,而直接地把中道實相的道理講出來,說學佛只有一條路,就是以無所得的心廣修六度,然後直接回向無上菩提。那麼凡夫怎麼可能無所得?凡夫要麼追求人天快樂,要麼追求涅盤寂靜,他一定要得到一點東西,才願意努力地去拜佛、去修行的。你一開始就講這麼高的境界,講無住生心,什麼都不能得到,那麼大乘善根的人聽到以後當然就信解了,這個東西好!但是,“無智疑悔,則為永失”。對我們一個凡夫,無量劫來在三界裡面經常攀緣這、攀緣那的人,我們聽到佛法無所得,我們覺得這個法太高了,要麼就是疑,要麼就是悔,甚至於毀謗,這樣子就失去了他進步成長的機會了,甚至於墮落。“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所以佛陀必須怎麼樣呢?他必須要假借五乘的因緣,讓他慢慢地進步,最後才“令得正見”,開顯諸法實相。

這一段當然講出兩個重點,就是佛陀的法有兩種:

一個是證法,他自己親證的。他的證法是什麼呢?就是“破有法王”。

佛陀出世之前就已經是圓滿了,通達諸法實相。在經論上說,佛陀是“遊於甚深法性三昧”,佛陀的心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這種叫做“破有法王”。

但是,佛陀從中道實相一出來,他來到人世間的時候,佛陀就一定要做好準備,就是善巧方便,因為他面對的不是自己,他面對的是有情眾生。面對有情眾生的時候他必須怎麼樣呢?他必須有一點耐性,“久默斯要,不務速說”,因為要保護眾生的善根,他要尊重眾生的過去的因緣,免得讓眾生疑悔跟毀謗。這個就是大悲善巧。所以佛陀有實法的遊於甚深法性三昧,也有權法的先滿足眾生的需要,讓你慢慢進步。佛陀的這兩套法門,一個是證法,一個是教法。

壬二、頌立喻 分二:癸一、頌無差而差;癸二、頌差而無差

我們看下一段,立喻。剛才這是一個總標,這以下把這個觀念做一個詳細的說明。看壬二的立一個譬喻,分兩段。

癸一、頌無差而差

先看第一段。

迦葉當知 譬如大雲

起於世間 遍覆一切

慧雲含潤 電光晃曜

雷聲遠震 令眾悅豫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靉靆垂布 如可承攬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 率土充洽

這以下先講第一大段。譬喻先講雲跟雨,雲雨遍覆平等。

先看雲。“譬如大雲,起於世間。”說這個空中首先出現了一片雲,雲給我們一種清涼的感覺。這個雲它有什麼樣的功能呢?“遍覆一切。”這個雲非常廣大,它把地上的草木全部地覆蓋,表示佛陀的大悲心是照顧到利根人,也照顧到鈍根人。講一句實際的話就是,上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佛陀平等心是沒有差別的,就是所有的都把它覆蓋。

,!

這片雲有三種功德:第一個,“慧雲含潤”。這雲裡面有無量無邊的智慧法水,有權法、實法。這個雲不是讓你清涼而已,它是有法水,智慧的法水。第二個,“電光晃曜”。這個雲它要配合著打雷,這個“電光晃曜”是比喻佛陀現出神通。慧雲當然就是為了說法,但除了說法以外,眾生如果有障礙,佛陀是顯現神通、放大光明。你看佛陀的八相成道,每一相,從出生到出家轉法輪,都是放大光明,都現神通的。第三個,“雷聲遠震,令眾悅豫”。佛陀說法的時候,他有四無礙辯,能夠打動你的心。他知道怎麼講你才會歡喜、生善、破惡、入理。所以,佛陀這個雲有智慧、有神通、有各式各樣的善巧方便。

總而言之,這個雲能夠怎麼樣呢?“日光揜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雲能夠遮蔽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