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集《妙法蓮華經》(第5/9頁)
章節報錯
!你少了那個“能唸的心不可思議”,不是所念的法有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看舍利弗提出的疑情,跟佛陀的答案的確有很大的落差。佛陀口中所說的甚深微妙法不是修來的。
,!
也就是說,舍利弗!你的修因證果一點都沒有差錯,錯不在這,而是你少了一個動作,你少了一種內觀真如。你沒有把你的自性功德力放進去這個法門,少了一個“能唸的心不可思議”。你一路走來,只是強調所修的法不可思議!但是,舍利弗的疑情,還是從法門的修證上來懷疑:是不是我因地做錯了什麼?我的果地怎麼會有這麼大落差?說是“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為是這個究竟的果報不圓滿,還是我的因地有所不足?所以舍利弗對這個甚深微妙法的確是不知道,因為他還是在因果的問題上、在修因證果上去懷疑。其實這個不是因果的問題,這是一種心性的開顯問題。
我們再往下看,二止,佛陀第二次的遮止。
庚二、二止
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這個時候舍利弗尊者是初次的啟請,佛陀並沒有馬上回答,說:止!止!不要再說下去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直接開示這個甚深微妙法,它的結果恐怕不妙,一切世間諸天人等,皆當驚怖而產生廣大的疑惑。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佛陀沒有開顯,古德解釋,因為會產生傷害。因為幾乎等於是佛陀把過去的法換了一個不同的思考。佛陀以前說法,是順著眾生的因緣來說的,套一句咱們現在的話就是“心外求法”。他現在要反其道而行,現在是變成要內觀了。也就是說,佛陀過去強調的是因緣上的修因證果,是向外追求的;現在佛陀要的是講到我們內心的觀照。這是內外兩個不同的路子。
這樣子的話就有些問題了。古德說,因為這樣子會產生五種驚怖,佛陀必須要先做一些心態的準備。
第一個叫折損驚怖。有些人會產生重大打擊。折損驚怖是誰呢?就是定性聲聞。這個人一路走來,學佛以後,除了阿含,他什麼經典都沒看。就像我們淨土宗一樣,有些人他什麼教理都不看,就是隻知道唸佛。你突然來告訴他說唸佛不一定往生,你必須要順從本願、要有心態相應。他的折損打擊、信心打擊是很大的。聲聞人也是這樣子。有一種聲聞人,他從來沒有見過大乘法,不像舍利弗曾經修過大乘而退大取小。這種定性聲聞一聽到這種甚深微妙法,他會產生一種善根的折損。這第一個。
第二個,多事驚怖。指地前菩薩。為什麼菩薩會產生驚怖呢?因為地前菩薩久修勤苦,長時間地勤苦修學六度,你突然間跟他講,重點不在因緣所生法,重點在心態,他自己會產生一種多事的驚怖。
第三個,悔恨驚怖。這個指的是不定性聲聞,特別指的是舍利弗尊者這種,曾經修過大乘而回小向大,後來又退大取小了。佛陀跟他講說,我有甚深微妙法,這些曾經回小向大而退大取小的聲聞人會產生廣大的悔恨:早知道我就不退大取小了,我就應該直接修大乘了。產生悔恨。
第四個是顛倒驚怖。就一般的凡夫,有煩惱,聽到以後煩惱更重。
第五個是最嚴重的,狂傲驚怖。就是增上慢人。增上慢人他本來就“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他可能是初禪,把它誤認為初果;把四禪誤認為四果,他自己以為自己成就涅盤了。聽到佛陀甚深微妙法,很容易產生邪見,謗佛,謗法。
這五個驚怖:折損、多事、悔恨、顛倒、狂傲,按照古德的說法,前面四個佛陀都有辦法處理,就是加強他們的信心,但是第五個佛陀沒法處理。你自己抬高你自己,產生高傲,那麼佛陀只能用方法讓你退席,因為這個事情佛陀沒辦法處理。就是,狂傲、增上慢,這個人是沒法處理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