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94集《妙法蓮華經》(第3/8頁)
章節報錯
這個地方的勸持有三段。先看第一段,總標發起大願。
說“諸善男子”,大家應該怎麼樣?“各自思惟:此為難事,宜發大願。”就是受持弘揚《法華經》是很困難的,所以大家應該怎麼樣?堅定誓願。
《法華經》容易理解,你要有善根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很難去實踐,就是你很難長久相續地去實踐。所以這個怎麼辦呢?只能發願了,靠願力支援。所以你不能只靠智慧,因為靠智慧,可能你一時興起就回光返照,但是你經常懈怠,它的功力又退失了,所以一定要靠你的清淨心、菩提願。這個菩提願是怎麼樣?幫助你能夠相續地成就清淨心。
所以佛陀說,那你們怎麼辦呢?佛陀說你就發個願,要發願,用願力來以願導行,去受持讀誦,然後加強你的清淨心。所以這個清淨心跟菩提願互相幫助,清淨心淨化你的菩提願,菩提願去做種種的修學,也加強清淨心,就這兩個變成相互的作用。佛陀在講完這個清淨心,就勸大家發願。
看第二段“顯示難易差別”。這個地方難易差別有六小段,先看第一小段。
諸餘經典 數如恆沙
雖說此等 未足為難
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為難
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遠擲他國 亦未為難
若立有頂 為眾演說
無量餘經 亦未為難
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為難
前面佛陀講到“此為難事,宜發大願”,那麼《法華經》難就難在哪裡呢?佛陀要稍微校量一下。
先校量演說的功德。他說:“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這個地方講到權法,三乘權法的功德。“諸餘經典”,就是《法華經》以外的講到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法門。這個法門的修法很多了,比方說佈施、持戒等等。你為大眾能夠宣說這種單向的功德,“未足為難”。因為單向的功德會讓我們成就安樂,甚至於解脫,但是它沒辦法成就成佛的正因,所以這個相對是容易的。這個是講到三乘的功德相。
或者你今天修神通相,怎麼修呢?你用雙手來接住須彌山,這個須彌山是三千大千世界最高大的山。然後呢?把它遠擲到他方。須彌山是很重的,你把它丟到其他的世界去。那麼丟多遠呢?丟到無數佛土之外。這種神通也不算難。
或者你用小小的腳趾頭來牽動整個大千世界。然後呢?把大千世界也是要遠擲他國,丟到其他的國家去。這也是需要很大的神通力,但是這個也不難。
,!
或者說你“若立有頂”,你用神足通飛到色界的四禪,叫有頂(有頂天就是色界四禪),為諸天人演說“無量餘經”,無量餘經就是《法華經》以外的人天乘還有三乘,就是整個五乘法門,這種單向的修學,“亦未為難”。
那麼最難的是什麼呢?若佛滅度以後,在惡世中能說此《法華經》,給眾生成就成佛的正因,這個是真難。
這個地方比況兩個東西:第一個,三乘的功德,或者你說五乘的功德也可以,廣義來說。第二個,是神通相。當然三乘的功德好過神通相,因為神通這個東西它只是一個假相,它對你生命沒有什麼幫助。三乘功德對生命是有幫助的,雖然不能成佛,但是有幫助的。
這個神通是這樣。過去有一個喇嘛尊者,他跟他師父兩個,在喜馬拉雅山的一個山洞閉關。閉關的時候他師父就要他打坐,他說你要內觀你的智慧,把你心中的智慧找出來。他師父是誰?印度的一個教派叫山卡拉教派,可能也看過佛陀的經典,所以他那個內觀智慧跟佛法很像。但是這個喇嘛尊者很年輕,他坐不住,所以他就跑來跑去,動來動去。一段時間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