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東村有個老學究,學問挺好。你挑個日子,我帶他去入學。”於是定了日子,倪繼祖就去讀書了。每天都是倪忠接送,倪忠還經常去庵裡看望,就是瞞著倪繼祖。

剛讀了兩三年,老學究就推薦了一個儒流秀士,是濟南人,叫程建才。老學究對太公道:“令郎是國家的大才,不是我能教得出來的。要是跟著我這位朋友學習,將來肯定有出息。”倪太公還有點猶豫,倪忠在旁邊一個勁兒攛掇:“小官人挺愛讀書的。既然老先生一番好意,推薦了這位先生,為啥不讓小官人跟著學學呢?”太公聽了,只好答應,把程先生請來教繼祖。繼祖聰明絕頂,過目不忘,把先生高興得不行。

時光飛逝,一轉眼倪繼祖都十六歲了。程先生跟太公說,讓倪繼祖去科考。太公就是個老實巴交的鄉下人,不敢指望孩子有多大出息。倒是先生著急,也沒跟太公打招呼,就叫倪繼祖報名去考試,結果倪繼祖高中生員。太公可高興了,好好酬謝了先生。又是一陣賀喜,家裡人都忙得腳不沾地。

有一天,先生出門了。倪繼祖也想出門逛逛,就跟太公說了一聲,帶著倪忠就走了。走著走著,路過白衣庵,倪忠說:“小官人,這庵裡有我姑母出家,進去歇歇喝口茶吧,我也順便探望一下。”倪繼祖說:“我平時都不出門,今天走了這麼多路,還真有點累了,正想歇歇呢。”倪忠上前敲門。老尼出來迎接,說:“不知道小官人來,沒能迎接,罪過罪過。”趕緊把他們讓到客堂喝茶。

原來倪忠當初找到孩子的時候,就給姑母送了信。老尼告訴了李氏,李氏暗暗唸佛。孩子滿月後,李氏就拜老尼為師,每天在大士前虔誠懺悔,沒事從不出佛院的門。這天,李氏從大士前禮拜回來,忘了關小院的門。正好倪繼祖歇了一會兒,到處閒逛,見這院子挺清雅,就信步走進院子。李氏聽到院子裡有腳步聲,趕緊出來一看。這一看,可不得了,心裡一陣劇痛,眼淚“唰”地就下來了。為啥呢?因為她瞧見倪繼祖的面貌舉止,跟倪仁一模一樣。倪繼祖見李氏哭,也怪了,只覺得眼眶發酸,眼淚也止不住地流,自己也不知道為啥。正擦眼淚呢,倪忠和老尼來了。倪忠問:“官人,你咋哭了?”倪繼祖說:“我沒哭啊。”可嘴上這麼說,聲音還帶著哭腔呢。倪忠又看見李氏在那兒發呆掉淚,看看這情形,他也不說話,袖子一甩,抹起淚來。

就聽老尼說:“善哉!善哉!這就是天性,哪是偶然的事兒呢。”倪繼祖聽了,一臉詫異,問:“這話啥意思?”只見倪忠“撲通”一聲跪倒,說:“求小主人饒恕老奴隱瞞的罪過,小人才敢說。”倪繼祖可驚得目瞪口呆。又聽李氏悲悲切切地說:“恩公快請起,可別折煞他了,不然我也跪了。”倪繼祖納悶極了,趕緊把倪忠拉起來,問:“到底咋回事?快說。”倪忠就把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全說了。他這兒說著,李氏在那兒哭得都快背過氣去了。倪繼祖聽了半天,緩過一口氣,說:“我倪繼祖長到十六歲,才知道生身父母受了這麼多苦!”連忙上前抱住李氏,放聲大哭。老尼和倪忠勸了好半天,母子二人才止住哭聲。李氏說:“自從蒙恩公搭救,我在這庵裡住了十五年。沒想到今天能見到孩兒長大成人。可今天一見面,我就跟做夢似的,自己都不敢相信。兒啊,你知道當初的表記是啥嗎?”倪繼祖聽了,生怕母親起疑,趕緊從貼身衣服裡掏出白玉蓮花,雙手捧給李氏。李氏一見蓮花,“哎喲”一聲,身體往後一仰。

這到底咋回事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