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是福德力了,這個是道法,心與佛合,心與道合。我們一般臨命終的人臉色是蒼白的。就是他已經有那個道的力量進去了。你看他一生當中的修行,就是拜佛、唸佛、誦《法華經》。

所以《法華經》的不可思議在哪裡,諸位知道嗎?我們一般人不修《法華經》,你的修行叫做單一的功德。哦,你要修忍辱,你要特別修忍辱;你要修大乘的信心,你要特別修大乘的信心。因為它法跟法之間,它沒辦法整合的。就是你從小到大,你學很多武功,你面對不同的敵人,你要使出不同的武功。只有等到你有一天學《法華經》以後,它才可以所謂的總持。就是你誦《法華經》以後,你不斷地誦,你自然會產生一個清淨心、菩提願。這兩個功德會把你所有的枝末的法門全部整合起來,所以它從根本上去滅惡生善。就是你在不知不覺當中,在誦經的時候,自然產生忍辱的調伏力,產生信願的善根力,還有智慧的觀照力。《法華經》的特色就在這裡,它從根本上把你一種凡夫的心先改成佛心,跟十方諸佛同一個安住心。你變成佛心以後,你很多的善根自然就出現出來,這是一個根本上的改變。

辛三、約處嘆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地方是約處所,就是“在在處處”。比方說你誦《法華經》,你可能在某一個房間或者佛堂等等,凡是你誦《法華經》的地方,或者是為人演說,或者讀,或者誦,或者書寫,那麼這個地方就值得起七寶之塔。而且要怎麼樣?“極令高廣嚴飾”,高大莊嚴。它表示什麼?表示這個地方,不要說人殊勝、法殊勝,甚至於你受持《法華經》的處所都很殊勝,值得我們尊重。

怎麼說呢?因為你根本就不需要再安這個舍利子了。你誦《法華經》,你那個地方當下就具足了全身舍利。所以,你就是需要用一個塔去莊嚴這個地方,應該以種種的香花、瓔珞、繒蓋、幢幡作身業的供養,或者是伎樂、歌頌的口業的讚歎,乃至於意業的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等等。所以,如果你今天有一個固定的地方,經常點上香來誦《法華經》,你這個地方就值得一切龍天護法來禮拜供養。為什麼?“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你已經從凡夫的心趨向於成佛的心。

蕅益大師解釋這一段,說法身舍利,它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一般說的舍利子是佛陀的應身舍利。佛陀應化身,丈六的比丘相往生以後拿去燒,燒完以後產生很多的碎骨。一般來說,佛陀在整個八相成道當中,有四個地方是應該起塔的,表示尊重:佛陀出生的地方、佛陀成道的地方、佛陀轉法輪的地方跟佛陀入涅盤的地方,這四個地方。

那麼,為什麼你誦《法華經》的這個地方也值得我們去起塔呢?因為這個地方就是你法身出生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你得道的地方,成就佛道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你轉法輪的地方,這個地方也就是你成就未來大般涅盤的地方。雖然你現在沒有成就,但是你有一天成佛以後,對望過去,你當初就是在這個佛堂每天地受持、讀誦,所以相對未來而言,它就是你的最初的因地,就是你法身成就的因地、你得道的因地、你轉法輪的因地乃至於你成就大般涅盤的因地。所以這個處所就是佛陀的法身舍利,值得恭敬讚歎。這個約處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辛四、約因嘆

這個成佛的正因。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