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集《妙法蓮華經》(第4/9頁)
章節報錯
靜的時候,你會認為,至少我能夠善加保護自己了。如果你把《楞嚴經》的寂靜再配合佛號的信願持名,其實往生是夠了。當然這樣子的資糧功德,未來的善根是有問題的。如果你的眼光沒有非常遠的時候,你就覺得這樣也挺好的。但是,我還是那句話,注意我們的因地!與其我們無量劫來羨慕別人,倒不如我們現在把它做好,因為這是一個圓滿的成佛之道。
諸位!不管願不願意,我們一定要成佛。也就是說,這條路遲早要走。那麼既然遲早要走,你晚走不如早走。就是說,你追求寂靜,你繞了一圈,你還得乖乖地回到這條道路上,因為沒有第二條路。凡夫成佛之道——《法華經》!只有這條路而已,沒有其他路了。身為凡夫,你不可能走那個《華嚴經》。
你說,我到淨土去。到淨土去,阿彌陀佛照樣跟你說《法華經》,你跑不掉的。所以你依《法華經》這條路,一心三觀,蓮花的思想你遲早要建立。你現在不學,到了極樂世界你還得學。
所以說,我們的學佛,一開始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就是從斷惡修善開始,追求安樂。最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開始修學空觀,安住寂靜。但是,要從“見山不是山”回到“見山是山”,我跟大家講,非常不容易,從空出假非常不容易。還好,佛陀說了《法華經》,他從各種文字相來引導你。這個時候,你如果經過了空性的寂靜,“見山不是山”,再回到《法華經》,這個時候的力量就堅固了。
所以學《法華經》的人,最好先有空觀的基礎會比較好。如果說一開始從人天乘直接學《法華經》,你可能會(當然只是可能,因為每一個人善根不一樣,一般人會)覺得看不出《法華經》好在哪裡,你看不出來。你說我以前在修人天乘就是這樣子啊。但如果是修過空觀的人,經過一段的寂靜,有一點以空性為住,跑不出來的時候,《法華經》對你是最好的妙藥。它會讓你從排斥因緣所生法而把它轉成一種歷練。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法華經》能夠“蕩化城之執教,廢草菴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就這個概念。
乙三、結示 分三:丙一、佛法妙;丙二、眾生法妙;丙三、心法妙
好,我們看最後的總結。
整部經題就是妙法跟蓮花。妙法跟蓮花的修學,天台智者大師是分成三塊來說明。
丙一、佛法妙。
我們先看第一個,佛法妙。
一、佛法妙。經雲:“是法甚深妙,難見難可了。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又云:“及佛諸餘法,亦無能測者。”故佛法妙也。
佛法妙,是講到佛法界的微妙不可思議。在本經裡面講到不可思議有兩個:
第一個,是從佛陀的智慧,“是法甚深妙”。就是前面十四品裡面其中一段經文說,佛陀的智慧,那種“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個中道的實相現前的時候,是“難見難可了”。整個九法界的眾生用他的智慧去思考,都很難知道佛陀的智慧是怎麼回事,就是下位不知上位。所以佛陀說,你把文殊、普賢……所有的等覺菩薩全部加起來去思考佛陀的智慧,你不知道佛陀的智慧是怎麼回事。這是講佛陀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
第二個,佛陀的功德,“及佛諸餘法”。佛陀所成就種種波羅蜜的功德,也是甚深廣大、不可思議。
你看神通就好了,以這個神通的功德來說。你看阿羅漢顯神通。佛陀在世的時候,提婆達多為了害佛,把大象給灌醉。灌醉以後,這個醉象往僧團的地方衝過來。佛陀帶著諸大弟子去託缽的時候,阿羅漢就用神通飛到虛空,自我保護。因為阿羅漢的心中只有一個概念,他沒有菩提心,就是涅盤寂靜。他是:我就是保護我的寂靜。所以他一旦受到傷害的時候,他的內心世界的道就現出來——他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