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集《妙法蓮華經》(第2/9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不能直接講真理。這個風險太高,很容易產生邪見、顛倒、毀謗等等。
但是,如果停留在因緣的修證,也會出現問題,因為因緣強調的是無差成差,會創造出眾生的差別。可能我們在因地的時候還感覺不出來,等到你修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如果還停留在“諸法因緣生”,這個時候會“心生疑悔”,尤其是阿羅漢:我們拜同樣的佛陀,“我等同入法性”,我們跟所有的弟子修一樣的法門,為什麼果報會差這麼多呢?我就一個涅盤寂靜,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為什麼有這麼多功德莊嚴?難不成我就是這樣的命?我就是這樣的因緣?這是沒辦法改變的嗎?就是說,如果我們停留在“諸法因緣生”,我們沒辦法解釋這些生命的差別。難道他的生命就註定只是人天果報?他的生命就只是決定能夠二乘涅盤?是這樣子嗎?為什麼我會跟他不一樣?當真如被隱蓋的時候,我們看不到那種平等的法性,而看到差別的因果。
,!
這樣的修行,它的好處是很快上路:你不要想那麼多,反正你做的善事,因緣會回報你。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慢慢地所有因緣到了最後終點,大家沒辦法突破的時候,佛陀就必須要開權顯實,把遮住清淨一念心性真如的那一塊布開啟了。“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因緣只是一個助緣,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是清淨本然,是具足佛的功德的。這個就是進入本經,佛陀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講到清淨心,講到具足功德。
我們這樣子來看整個佛法的修證:其實佛陀講因緣觀——諸法因緣生,也沒錯,只是他講一半。他沒有講到“你從什麼地方來”,他沒講到生命的根本,他只講到生命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看到諸法因緣生,我們同時也要看到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就是透過理觀讓你的真如——一念心性的心現前。諸位!心性不用修,它本來就是你具足的。你只要知道有這件事情,就是讓它現前。你說,欸,我不觀照它。那對你來說就不現前。你一天到晚打妄想,對你來說,你的心就不清淨,也不具足。
所以,我們不斷地憶念真如,就是把那個功能現前。一方面憶念真如,一方面廣修一切法,這兩個合起來,就是本經說的實法妙、權法妙。
一方面,我們找到自己適合的法門,比方說唸佛,這個就是權法。這個可能對我們來說、對這個環境來說,是當下最適合我們的法門。但是,另一方面,你可別忘了,別讓你的真如本性睡著了,因為它對你的臨終有很大的加持力。當你臨終憶念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那個心靈的力量跟佛力的結合,那是不可思議的,那叫做一佛乘。
也就是說,本經佛陀已經把自己所親證的實相全盤托出了,就是,一念的心性跟因緣的修證,你把它合起來,就是本經說的妙法。理觀——內觀真如,事修——外順彌陀,這個就是妙法。
我們懂這個道理以後,就可以來看卯四的“約造佛像”。
造佛像是一個因緣,就是本經這個地方說的“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有些人並沒有馬上去學經典,沒有去學《法華經》。那麼佛陀面對一個粗重的凡夫,是怎麼度化他呢?佛陀說,你就去造佛像。我們看這個造佛像會有什麼結果。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鍮鉐赤白銅
白鑞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我們看佛陀的方便。“若人為佛故”,就是有些人是為了恭敬心去禮拜供養的緣故。這個地方要注意,它要揀別。你造佛像如果只是用來做生意、做買賣,為了賺錢,那就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皆已成佛道”的範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