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落寇二龍山,後又南征北戰,一生經歷可謂跌宕起伏,不可謂不精彩,但他晚年在錢塘江外的寺廟掛單,聽到潮信,以為是戰鼓聲,得僧人告知後,才知那是潮信。便豁然大徹大悟,不久便圓寂,圓寂前做的便是這首詩。
季寥念起這首詩,便是因為他此刻有類似魯智深圓寂前的體會。他一世為草,三世為人,經歷同樣也很是豐富,更是無比離奇,但到底哪一個才是他?究竟是無慾無求的草木,還是一心治學的學霸,或者是紅塵俗世的貴介公子,還是現在向道修行的出家人,這些都是他,都不是他。
確切的說,拋開各種各樣的身份,季寥最核心的念頭便是好好活著,無論在什麼地方,是什麼人,到了哪裡去,感受紅塵一切,享受美好,便是他。
丹成這一步,便是對修道人內心的拷問。
因為修行人應當有執著,應當有執念。魯智深征戰一生,所以聽到江潮聲,便以為是戰鼓聲,那就是他的執念,是最本質的他。
丹成這一關對於季寥而言,實是意義深遠。
因為這一關提升的不是他的實力,而是解開他長久以來暗自隱藏在心中的疑惑,他如此生生世世輪迴下去,究竟哪一個才是他。
現在他不必為此疑惑了,他就是季寥,他就是木真子,他就是一株草,也是一個學霸。
魯智深是本質如一,季寥卻是千變萬化,但都是他們自己的特質。
所以修行不是依樣畫葫蘆,而是得其神,會其意。
季寥生出這個領悟後,便順勢盤膝坐下,指揮起眉心祖竅的天魔氣,心道:“你既然也在我身上,亦是一種氣,所以丹成怎麼能少了你?”
他不考慮天魔氣會不會和玉液還丹經的真力衝突起來,直接令其融入半固化的真力中。
天魔氣一進入其中,先是引來真力的沸騰,他體內的經脈似要爆炸一般,季寥的口鼻發出風箱一樣的呼吸聲,緊接著便氣似奔雷。
佛屠子和血傘都連忙後退。
血傘道:“好強的氣,尊主這是練成什麼了。”
季寥將天魔氣和玉液還丹經融合,其實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因為玉液還丹經的真力和天魔氣本就是互不相容的,若是他玉液還丹經丹成,那麼天魔氣又如何自處,如此一來體內勢必會出亂子。
而他乾脆一併趁此融合,使其無分彼此,要走出一條前人未曾走出的路。
這才是大宗師的胸襟氣度。
要做第一流修行人,最重要的便是要有常人未有的胸襟氣度。
第40章 丹成下
天魔氣的源流在天魔經。
玉液還丹經則是正宗的道家功法,同道家至高無上的寶典帝經有扯不斷的關連。
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竟在季寥丹成時融合,這是從古至今從未有人走出過的道路。自古相傳帝經、天魔經、無字經三大無上寶典裡面有真正的神魔仙佛的奧秘,一旦勘破,便能得道長生。但菩提多羅作為近古以來唯一勘破無字經奧秘的人,卻沒能在人間成佛,就算他活著時,也不過是最強大的修士,而非神佛。
因此這件事,讓真正修煉到高深處的修士產生疑惑,認為仙路已經斷了,便是修煉成天魔經、帝經或者無字經,依舊不能成仙成佛。
可是季寥現在走的卻是前所未有的道路,他新生出的力量,亦代表著三大無上寶典絕非互相孤立,若是有人將三大寶典集於一身,或許便能真正抵達仙佛的層次。
事實上也證明了季寥走在絕對正確的道路上。
天魔氣和玉液還丹經的力量相互融合後,新誕生出的力量,遠比原本兩者要強大許多,那是一種更加高階的力量,甚至凌駕在三大無上寶典修行出來的力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