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模仿了炸豬排,而且在口感和味道上也毫不遜色。”

賈曉臻接著說:“還有我那位四川朋友的泡菜故事。他掌握著傳奇的泡菜秘方。在四川,泡菜分為新泡菜和老泡菜兩種。新泡菜泡一個晚上就能成為餐桌上的小菜,像‘洗澡泡菜’或‘跳水泡菜’;老泡菜則需要較長時間,一般超過一年,鹹酸可口,常被用作炒菜的配料,比如酸菜魚中的酸菜。朋友說,製作泡菜關鍵的一步是把菜洗淨後在太陽下曬一個禮拜,排出水分,這樣泡出來的菜更易入味。”

謝莉斯問道:“那你朋友的泡菜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朱漢騰笑著說:“我曾經嘗過他做的泡菜,真的是非常獨特。新泡菜口感清脆,帶著淡淡的酸味和甜味,非常開胃。老泡菜則更加濃郁,酸味和鹹味恰到好處,用來炒菜能增添獨特的風味。而且,他做的泡菜味道很純正,沒有那種刺鼻的異味。”

王啟明接著說:“是啊,而且他這位朋友並不在意‘泡菜大師傳人’的噱頭,退休後開了家麻將園。招牌上最顯眼的是‘無線上網’。雖然如此,慕名來打麻將的人很多,因為麻將園的臊子面很好吃,十元一碗,秘訣就在於朋友自己研製的酸菜。”

保羅驚訝地說:“哇,原來是這樣。看來這泡菜不僅可以用來做菜,還能成為美食的秘密武器。”

朱漢騰接著說:“現在很多人對素食有道德評價,認為素食更健康、更簡潔,但華夏老祖宗可能並不這麼認為。素食和肉食只是取材不同,烹飪過程都講究且層次豐富,好的素食同樣能讓人的味覺神經興奮起來。就像這道‘炸腐衣排’,它就是素食中的佼佼者。”

王啟明感慨道:“沒錯,華夏人對主食有著深厚的情感。主食在飲食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它看似平凡,卻能在城鎮化的浪潮中溫暖遊子的心。就像肉食追求‘膾不厭細’,兩千年前華夏人就對肉食烹飪的刀工有苛刻要求,而當人們酒足飯飽後,素菜就像一股清流,為腸胃帶來舒緩。素菜在宴席上雖像綠葉襯托紅花,但它也有自己的魅力。全素宴成為檢驗廚師技藝的試金石,因為素菜要想吸引人,‘好吃’是關鍵。”

大家聽了都紛紛點頭,沉浸在華夏飲食文化的魅力中。保羅和謝莉斯不時提出一些問題,賈曉臻、王啟明和朱漢騰則耐心地解答,進一步分享自己對美食的感受和理解。

在這個美好的午餐時光,他們彷彿穿越時空,領略了不同地域的美食風情,感受到了華夏人對美食的熱愛與智慧。

餐廳裡瀰漫著歡聲笑語,大家一邊品嚐著美食,一邊繼續著關於美食文化的討論,享受著這場美食文化的盛宴。

“保羅先生,花生可是葷素主食通用的好食材啊。” 賈曉臻說。

“是嗎?這個有什麼說法嗎?” 保羅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