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卑鄙無恥之人!”,這是拜占庭軍團長在詢問過逃回來的羅馬士兵以後,向羅馬彙報時寫到的第一句話,非常經典。

是的,不奴族的訓練,從來不是蠻幹,除非到了真要蠻幹的時候。

東方民族的作戰,無論是匈奴,大月氏,還是打不贏就跑的阿蘭人,這群人打仗和羅馬以前碰到的凱爾特人,高盧人,日耳曼人,伊比利亞人,希臘人,都不一樣!

大家面對面列陣,不是應該對沖嗎?不是應該中線硬扛,兩翼齊飛嗎?

這群人打仗,為什麼可以一路往回跑。。。你們是來打仗的嗎?

武德呢?榮耀呢?要不要臉啊?

軍團長在信件裡還寫到,“以後,我羅馬駐軍重步兵和弓箭兵的比例要做到一比一。甚至重步兵,弓箭兵和騎兵要做到一比一比一。否則單純的重步兵戰術,遇到不奴族,這種完全不知道羞恥的民族,會非常吃虧!”

老阿拉什卻在營地裡,表揚今天作戰的重步兵們,他樂呵呵的說:“今天的作戰,我已經收到報告了,打得不錯!戰術執行的非常到位。今天在村裡繳獲的羅馬軍隊補給,會由軍需官立刻折算成鐵錢,給你們寫條子,回城去領。”

現在,不奴族已經明牌了!

他們要幹拜占庭,要奪下黑海的出海口,就這麼簡單明瞭!

老阿拉什的進軍非常快,他先讓披甲部族民快速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東側推進,沿途攻佔村莊,並摧毀或者奪取羅馬人的弩炮。

然後,黑海里的艦隊就會沿著東側航行,將重灌披甲民快速送到最前線。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步兵摧毀和奪取弩炮的位置,就會立刻成為可以登陸的地點。

第二,在馬匹還沒送到的時候,船隻可以加快不奴族重步兵的行進速度。

不奴族在進行軍事行軍,他們現在每天推進十公里,三天就趕到了拜占庭的對岸。

羅馬軍團在城牆上,眼睜睜的看著不奴族的五十條戰船從東側的海峽進入了馬爾馬拉海。現在整個馬爾馬拉海已經徹底被標註成了紅色,羅馬的海運已經變的極其不安全。

可這五十條海船,滿載五千名不奴族士兵和攻城器材直接第一時間穿越馬爾馬拉海,直接在達達尼爾海峽最窄處的恰納卡萊(?anakkale)登陸。

這座城市位於今天土耳其西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

這座城市位於達達尼爾海峽沿岸,連線著愛琴海和馬爾馬拉海,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恰納卡萊附近最著名的古代遺址是特洛伊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根據考古研究,特洛伊經歷了九個不同的文化時期,最早的定居點屬於青銅時代。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描述的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

老阿拉什最大的本事就是“快”!

公元一一六年,七月十三日,羅馬根本就沒有想到,不奴族會如此迅速和瘋狂。

五千不奴族士兵,在七月十四日中午登陸,五千不奴族披甲民,就立刻展開了攻城。

而且,一種全新的攻城方式開始出現,這是他們第一次出現在人間。

披甲部族民,帶有一種大車。

這種大車很像是撞擊城門的大車,像一座長長的,可以移動的房子。房子的頂部包有薄鐵皮,內部是四頭牛和二十人的推進動力組。

十架這樣的大車,移動到距離城牆外五百米,先是停在那裡,釋放了十個大型熱氣球,再由這種鋼鐵皮的大車拖動向前到四百米位置。

大型人氣球升空,各攜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