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決定返航回港!

那麼有必要詢問清楚目前的狀況,特別是衛19那邊。

“你船目前的最高航速可以保持在多少?”衛宏問起了航速,這相當重要。

“目前航速21節!”

衛勝看了一眼儀表盤,也知道衛宏為什麼會問,他才確認過後再給予答覆:“但不是最高航速,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開到215節左右,絕對到不了22節,畢竟是在遠海海域,今天的風力也相對大一點點,海浪較大,如果是貼近海岸線航行的話,預計可以開到23節左右。”

沒個定數,在海上也沒有辦法確定,只能實際航行過後才有準確的數值。

就算是實行航行過,也有很多因素影響到航速,例如說今天的風力相對大一點,大概也就是比之前大1級左右的風力,可別小看這1級風力,看似微乎其微,實際上影響不小,風一大,海浪就會更高,就會影響到船隻的航行了速度了,也就是噸位比較大,要是噸位小一點,影響更加明顯。

“兩艘船的噸位不小。”

衛宏搖了搖頭,什麼情況自己清楚:“就算是貼近海岸線航行,也要保持相對較遠的距離,不能太靠近了,水深不足,別一個不小心擱淺了,可就是個大麻煩。”

“而且…現在兩艘船的位置,不可能轉向直接朝著江浙一帶的海域過去,那樣的話等於是繞路,返航途中距離更遠,走直線才是最佳的選擇,21節左右的航速已經足夠了,不低了。”

“我船距離金門海峽差不多是942公里左右,距離漁港碼頭直線距離是1402公里左右。”

衛宏測量了一下距離,給出一個相對精準的數值。

“我船距離金門海峽差不多是891公里左右!”衛勝也測量一下距離,回報一下。

“相距不到50公里!”

衛宏只做一下加減法就清楚,其實也是沒有必要,要是必要的話,在雷達圖上測量兩艘船的距離會更加直觀,儘管很不精準,誤差會很大,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終究是民用的雷達,不是軍用的,如果是軍用的話,雷達的精準度是在厘米之間:“差不多兩個多小時之後,我船就可以追上你船。”

“大概33個小時之後就可以抵達漁港碼頭。”

“相當於後天凌晨左右,近照21節的航速,不會超過後天凌晨1點就會抵達。”

衛宏最主要的還是測算一下抵港的時間,這個抵港的時間特別重要。

衛村漁港碼頭雖然已經正式開業。

卻是沒有正式營業,開業與營業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正等著他們魚獲回去再火爆營業呢,打響營業的第一炮。

沒有他們的魚獲回去,也沒有辦法營業。

而早前就已經約定好,最少他與村支書衛德龍是約定好,在他們準備返航之時,需要通知一下對方,衛德龍才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儘管之前已經做過宣傳,有很多魚販子都知道在禁漁期間,會有新鮮的魚獲上岸,因為有大船可以出海捕魚。

但也只是做一個初步的宣傳而已,並沒有明確說明新魚魚獲什麼時候上岸,說白了就是不確定漁船的歸期。

要打響衛村漁港碼頭營業的第一炮,有魚獲不夠,還要有魚販子到來才行,那麼這個時間就相當重要了。

所幸!

現在的科技發達,網際網路更加發達。

衛德龍也不是落伍之人,跟得上時間潮流,一早就建了一個通訊群體,裡頭加的都是魚販子,作為群子,只要知道漁船的歸期,只需要在群體裡艾特一下所有人,通知一下漁船的歸期,便是最好的宣傳了,只是這個宣傳需要打好提前量,也要給那些魚販子一些準備的時間嘛。

最好是提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