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角魚一網超880噸(第1/2頁)
章節報錯
“角魚?”
“沒跑了,就是角魚!”
“哎…怎麼是角魚呢?”
很古怪的名字,不過他們當地對很多的魚類叫法都非常古怪,像龍利魚,他們叫龍舌魚,豆腐魚他們叫撐魚,像白菇魚他們叫滑仔!
還有剝皮魚,他們一般都叫迪仔!
角魚!
其學名叫綠鰭魚,一種長相很有特色的魚種,最好分辨的是其魚鰭,長得像一對翅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種魚會飛,實際上並不會。
這種魚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其味道很腥,要是做得不好的話,就會充滿魚腥味,很多人都不喜歡吃。
作為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古國,這點自然是難不得他們,腥味重就去腥味唄。
不油煎,也不油炸,更不水煮。
而是燉,都不需要放太多的輔料,普通的輔料就行,然後就是頗有靈魂的蘿蔔乾!
不錯!
他們燉這種角魚,就喜歡放蘿蔔乾下去一起燉,還有一些姜和醬油,一鍋燉熟,絕對美味不說,其中間一條魚刺,兩邊都是肉,是一種骨少肉多的魚。
但不管怎麼樣,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便是在他們當地的價格比較便宜!
“五六塊錢的魚,哎…捕多點是能賣不少錢,可要是價格高一點的魚類,這一網可就值千萬元以上了。”
不會低於800噸,換算過來的話有160萬斤之多,哪怕是一斤能夠賣到7塊錢,那麼這一網的價值就超過千萬元了,可市場價最多就是七八塊錢,大批發的話還會低上一點,批發走量賣到6塊錢每斤就已經非常不錯,也就不足一網千萬元了。
“這要看怎麼賣!”
衛泰自然清楚角魚的價格,在他們當地賣不出高價,但不代表著這種魚就是低價魚類:“在內陸城市,角魚可以誇張到賣出20塊錢一斤,至於說原因,與其味道還有其他的沒關係,主要就是肉多,內陸城市的人都討厭吃魚骨較多的魚,就喜歡吃肉比較多的魚類,只要肉多,在他們那邊就有市場,故而價格也就高。”
“不會吧?咱們賣七八塊錢一斤的零售,他們能賣到20塊錢?”
有人不太相信。
“確實是如此!”
衛宏自然也瞭解過行情,作為一個漁民,還是名下擁有兩艘大船,靠海吃海,豈能不去了解呢?自然也說關注到一些魚類的區域差價:“內陸中的內陸城市,誇張的一斤零售賣到40元都有。”
“這價格差距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差價確實很誇張,可現實情況就是這樣。”
衛宏雙手一攤表示無奈,道破了另一層關鍵:“內陸人喜歡吃肉多的魚是其一,其二還是魚販子炒起來的因素,不過也不能全怪魚販子,他們從沿海城市將魚運過去也是有成本的,成本還不低,其次就是內陸中的內陸城市,也就是距離海邊更遠的城市才有那麼誇張的價格。”
“像距離咱們比較近一點的內陸城市湘南那邊,角魚一斤也差不多是十幾塊錢而已,再往上才有二十多塊錢,再往上到達四十多塊錢一斤,距離海邊越遠的城市越貴,變相的,魚販子的運輸成本就進一步增高,再疊加他們的利潤,再炒一炒,就變成這樣了。”衛宏有種為魚販子辯解的意思,何嘗不是在講述一個事實呢。
“為了保鮮,全程用冷鏈車運輸,成本確實高一點。”
“現在是禁漁期,平常賣五七塊錢,現在的話,可以賣到八塊錢左右吧。”
衛宏點到為止,沒有必要再順著地區價格差異說下去,回到自身上:“只要這一網超過700噸,那麼就價格超過千萬元的,到底有多少,還要等到起網之後才清楚。”
一斤走量大批發可以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