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的影響,排水量不高的話,就得從其他方面下功夫,那麼魚獲的加工生產線上,可就沒有辦法做得太好了,最多就是一條簡單粗略的生產線,要達到遠洋漁船級別的加工生產線是做不到的,因為空間不足。”

“再有就是集加油船,補給船等等為一體,同樣也會擠佔不少的空間,又給運載能力方面帶來不小的挑戰。”

“要是沒有意外的話,對於加油這方面的,恐怕一次出海,這艘綜合補給運輸船要帶出去的油料會很多吧?”

設計部門的人還是要問清楚,不然沒有辦法設計。

“最好是150噸重油。”

衛宏不可能沒有計劃過,他心裡早有一個概念:“最低不得少於100噸,主要是我要三船出海,一艘中型的漁船,滿油是30噸,再有就是大型漁船了,要是滿油的話,估計也是50噸以上吧,這樣就是80噸了,雖然不需要如此,可漁船耗油,很多漁船出海,跑太遠的話,沒油了都只能是在海上加油,那油價可一點都不便宜。”

在陸地上加重油,油價時漲時降,高的時候,重油一噸從來沒有超過3800元,只有3700多元,低的時候3300元都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可如果是在海上加油呢?

人家就夠收你每噸5500元,特別是看你的船沒油的時候,你愛加不加,不加拉倒。

一噸加價百分之五十還要多。

可有時候你的船沒油了沒辦法,只能忍疼加了,因為沒有別的辦法。

有了這樣一艘綜合補給運輸船就不同,我滿油出海,船上也帶有油料,任你在海上跑個十天半個月,不停歇的那種,使了勁的開,開沒油了直接加滿,完全不擔心會沒油,油還是從陸地上帶出去,可就便宜多了。

故而,儘可能帶多一些油料出去總是不會有錯,哪怕是用不完也沒有關係,回航返港後,剩下的油也可以給漁船加嘛,一滴油都不會浪費。

“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上,其實有80噸就足夠了。”

設計部門的人給出中肯的建議,還額外多說一句:“畢竟漁船本身是可以滿油出海,油耗不大的話,加個30噸可以跑很久,非遠洋的話,已經足夠用了。”

“包括您的大型漁船,在油庫方面,甚至可以設計小一些,不用設計太大的油庫,將這方面的空間騰出來,用在別處,比如說用在魚艙上,增加了裝載能力。”

“回到綜合補給運輸船上,如果是不超過噸的排水量,船體上的要求可就高了,高到民用船隻無法達到的程度。”

設計部門的人語重心長,頗有深意的強調。

什麼叫民用船隻無法達成的程度。

其意,已經有很明確的指向。

這個指向,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

:()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