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存中原大地所剩不多的元氣,所謂以戰養戰的策略也不能採用。未來的任務仍很艱鉅,要想在戰事和民生休養當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仍需要戰戰兢兢,殫精竭慮的去摸索。
徐達等眾將列陣在集慶城外十餘里的坡地上,眼見到趙禹的旗幟在地平線上升起,軍陣緩緩向前移動迎接去。隨著鼓聲響起,大軍發出整齊如一,驚天動地的吶喊聲:“恭迎大元帥,萬勝萬勝!”
護送的人馬在城外駐紮,趙禹輕裝簡從,在徐達等人的簇擁下打馬走向集慶城。穿過人山人海,終於抵達集慶城經過緊急修葺已經再次雄壯無比的城門前。
徐達在趙禹身後指著城頭上那空空匾額,笑道:“番邦胡語不足傳承,還要請大元帥為此雄城賜名!”
趙禹吸一口氣,聲音清越道:“漢統復興,上應天命,此城應天!”(未完待續。)
303章 士農工商皆勸進
當趙禹親自手書的“應天”掛上城頭時,百姓們的歡呼聲再次響徹天地之間!
趙禹站在城樓上,身披黃金甲冑,接受城內城外無數百姓頂禮膜拜。
隨後,一干人下了城牆,一起往應天城中已經整理好的大元帥府行去。
城內的民眾比之城外要少許多,然而街道之上仍然擁擠不堪,人人皆想瞻仰趙禹這位大宋帝裔的風姿,萬人空巷,入眼皆是攢動人頭,幾乎看不到一寸土地!
對於應天城當下的局面,趙禹尚算滿意。徐達是真正有大將之才的得力臂助,不知能夠完全領會到趙禹的意圖,並且也能將事情做到完美。
雖然經過長達數月的慘烈廝殺爭奪,應天城並未成為滿目瘡痍的一片瓦礫,民居建築雖然仍可看到一絲戰爭摧毀的痕跡,但在斷斷兩個月間,已經修葺得有些模樣。最令趙禹感到滿意的,是城中民心的平復和穩定。
大凡長達數月的圍城之戰,無論交戰雙方怎樣立場,一旦城破,民眾們總會陷入持續的惶恐當中,市面凋零,民不聊生都是尋常。
可是趙禹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到,街道上民眾並未有太多惶恐情緒,對於大軍入城也並不太過牴觸畏懼。如此一來,後續穩定應天局勢並向周邊輻射接管的工作便會順利簡單得多。單單這一項,便足以勝過破城之功。
徐達緊緊跟在趙禹身邊,一面向他介紹應天城中形勢,一面興之所至指點著街道建築講述攻城之戰的細節。
“福壽這個人在韃子當中也算不錯了,若非總管妙計剪除集慶、應天周邊各路援軍,將應天徹底孤立起來,他手中兵力匱乏,咱們若想拿下此城,只怕還要多出許多波折。”
徐達姓情穩重,向來不會因為立場不同便言語上貶低對手,說道:“他也算有些能力,哪怕城中百姓皆離心離德,無人支援,憑藉手中這幾萬兵力仍然堅持到這一步,相當難得。而且,此人最令人刮目相看的,還是他姓情尚算得仁慈,並沒有心狠手辣到讓合城人命陪葬。眼見城不可守,事不可為,也沒有理會幾番招降,只是退回府中自殺身亡,算是一個難得有始有終的人。”
趙禹聽到這話後,點頭道:“以國之力養士,士當赤心報國,韃子好歹百十年江山國祚,如今雖然曰薄西山,又怎麼能沒有幾個肯以身殉國的忠義之士呢。咱們王道之師,胸襟要寬廣,對這種人若能招攬便招攬,若不能也厚葬了吧。至於他的子嗣家眷,若肯留下來,便有點心思安置下來,若不肯留,那也拍些人小心送回韃子那裡去。”
“至於這些投誠之人,且先分一些無傷大雅的勳位,待王府構架起來,再量材為用。你先一步入城,對這些人應該也早有一個看法,稍後便將自己的看法寫到紙上來,著人給我呈送來。”
這番話,表明了對徐達毫無保留的信任,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准許徐達藉此機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