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正處於關鍵的經濟轉型期,我們對新政府的開放政策持樂觀態度。特梅爾總統的市場化改革方向為外資提供了更穩定的預期,我們的投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達成的。”

最後,一位《聖保羅頁報》的記者站起身:“除了能源和礦業,星瀚資源是否考慮在巴西進一步擴充套件投資,比如製造業等其他領域?”

張建國稍作思索,微微點頭:“星瀚集團一直關注全球產業鏈最佳化,如果條件合適,我們不排除進一步擴大投資的可能。”

隨後記者又向巴西國家石油和淡水河谷的cEo相繼提問。

釋出會剛結束不久,財經媒體的頭條爭奪戰已經展開。

《華爾街日報》第一時間釋出快訊:

“巴西迎來史上最大外資投資:星瀚資源230億美元入局能源與礦業” “巴西政府今日宣佈,星瀚資源將收購盧拉油田和S11d礦區的控股權,成為巴西最大單一外資投資者。”

“此舉不僅穩固了巴西在全球能源與礦產市場的地位,也意味著華國資本在拉美資源佈局上取得重大突破。”

《彭博社》的新聞推送則更具市場導向:

“星瀚資源230億美元投資,全球礦業和能源市場或將迎來新變局” “此舉可能改變全球鐵礦石和原油供應鏈的格局。”

“分析師預測,隨著星瀚資源的加入,巴西的資源出口定價策略可能發生變化,亞洲市場或將受益於更穩定的供應鏈。”

與此同時,巴西本土媒體如《聖保羅頁報》和《環球報》也以不同角度解讀這一合作:

“巴西經濟迎來提振,星瀚資源投資或成經濟復甦新引擎” “分析人士認為,

“230億美元的投資不僅將直接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同時也將帶動物流、製造業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為巴西經濟復甦提供動力。”

而在華國,財經媒體和投資界同樣對這筆交易展開熱烈討論。

在財經論壇上,一篇題為 《星瀚資源230億美元控股巴西油田和鐵礦!這意味著什麼?》 的帖子瞬間登上熱榜,短短几個小時內,評論數突破上萬。

網友熱議星瀚的這次收購到底有多猛?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次星瀚拿下的‘盧拉油田’是什麼概念?這可是巴西最富有潛力的鹽下油田之一,探明儲量超過80億桶。還定下了日產25萬桶的目標。”

日產25萬桶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著,每天光是從這個油田開採的原油產量,就能趕上全球部分小型產油國的總產量。”

“按照當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價格來計算——以目前油價每桶45美元的水平,日產25萬桶,相當於每天創造 1125萬美元的收入。”

“日產25萬桶,星瀚手裡基本相當於一個小型產油國了。”

“以今年的資料來看,丹麥 的原油日產量大約在20萬桶,剛果每日原油產量則在22萬桶左右,而星瀚僅憑盧拉油田的區塊,就能達到25萬桶,足以讓它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話語權。”

“以華國為例,全國每日原油消耗量大約為1100萬桶,而25萬桶的日產量,意味著星瀚能源 每年可以穩定供應9000多萬桶原油,即便僅佔國內消耗的2%左右,但這足以填補不少進口缺口,甚至為國內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供應源。”

“長期來看,星瀚可能會進一步與華國幾大石油公司合作,確保進口穩定性。”

“相比石油,我更關注鐵礦!要知道,華國每年進口超過10億噸鐵礦石,長期被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和FmG三大巨頭卡脖子。現在星瀚直接控股巴西的S11d礦區,這可是全球品位最高、儲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