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色,顏色鮮豔,造型精美,堪稱西藏唐卡的優秀代表。
還有一隻清代的放鶴圖竹雕筆筒,顏色深紅,刀工嫻熟,立體感很強。不過這幾件精美的東西要價之高,也讓季凡咋舌不已。
季凡轉了半天,看到的東西不是價格高得離譜,就是難以入眼的貨色。眼看天色就要放亮,看來今天註定是一無所獲要空手而歸了。
一個無人問津有些冷落的地攤上雜亂地散放著一堆銅錢,有的還帶著“青瑩霞翠”般美感的鏽色。季凡隨意翻揀之下無意之中在這堆大多為“崇寧通寶”、“至通元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等北宋時期常見的古錢中發現了一枚“會同通寶”,這段時間閱讀了大量古玩收藏類書籍的季凡知道“會同通寶”是遼早期的錢幣。
中國古錢幣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具有很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一般初涉古錢集藏領域的古幣愛好者,大多認為古錢幣越古越好,越古價值越高,其實這陷入了古錢收藏的誤區。
年代久遠的古錢的確較為珍貴,然而,並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錢幣都是越值錢的,年代較近的古錢裡也不乏價格十分昂貴的。
距今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燕國貨幣“明刀”,年代可謂久遠且品相上乘,然而由於鑄量可觀,至今仍時有出土,且動輒成百上千枚,市場價格僅為六七十元一枚,而2000年前的漢“五銖錢”、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其價格之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錢幣市場裡幾角錢即可買上一枚。
但同樣年代的古錢,有些售價之高卻同樣令人匪夷所思,戰國時的“三孔布幣”,售價高達6萬元一枚,且有價無貨。
西漢末年王莽所鑄的“壯泉四十”,也絕不會低於2、5萬元一枚出手。即使僅100多年前問世的清代錢幣,不少品種也高達上萬元,如“祺祥重寶”、太國天國起義時所鑄的“天國通寶”等。
古錢幣價值何以會有如此天壤之別呢?主要原因還在於古錢幣的存世量的多寡。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故這類古錢的數量就十分巨大,多得驚人。
而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的數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為貴”這條原則尤其適用於古錢收藏。
遼早期主要是用宋錢,而遼錢的鑄造實際上是一種政治目的,是象徵性的鑄錢。儘管遼錢的數量少,但是每一個年號都鑄,這樣在中國貨幣史上,這枚錢幣就有可能解釋一段歷史,所以遼錢的價值和其他版別的珍品有一樣的意義。可以這樣說,遼代早期的錢幣存世極少,發現的每一枚都是價值不菲的珍品。
“會同通寶”是遼代早期的錢幣,它更是隻在古錢譜上記載過名字,但從未聽說過被發現,眼前的這枚“會同通寶”會是真品嗎?
這枚古錢倒是明顯有遼錢的氣息,只是“會同”的“同”字右邊有一點壓傷,引起了季凡的懷疑,這不會是改刻的吧?改刻是古錢造假高手慣用的手法之一。一般是將一枚同時代的普通古錢上的文字改刻成別的字,以假亂真,炮製出珍稀古錢。季凡認為,這枚“會同通寶”如果是改刻,最有可能利用比較常見的遼代中期錢幣“重熙通寶”,將“重熙”二字改刻成“會同”。
季凡真想好好鑑定一下這枚“會同通寶”的真偽,可是在攤主虎視眈眈之下他不敢輕舉妄動。一旦被攤主發現他對這枚錢幣產生了濃厚興趣,再想低價買進那可是難上加難。
想到這兒他很隨意地把那枚珍貴的“會同通寶”直接扔進了錢堆裡,此舉大大出乎攤主的意料之外,令他大失所望。他瞧見季凡剛才關注入神的樣子肯定是相中了這枚錢幣,本打算狠狠斬他一刀,現在看來是沒戲了。
“你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