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烏鴉和風箏(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然要證明!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川越國的學者將天下的學問分成兩類,一類是可證偽的,另一類則不可證偽。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我們只將精力用在可證偽的學問上;至於那些不可證偽的,呵呵”
王大衛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不要把話說死。
他相信這些人裡肯定有不少聰明的,他們應該能想清楚“可證偽性”對儒學有多大的殺傷力。
如此,你別繼續惹我,我也不揭你的傷疤,咱們好聚好散,各走各路,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於是王大衛重新整理了一下語言,繼續道:“我們當然也會聽一聽,只是不做深究罷了。”
可證偽性,是科學劃分的界限。可證偽的命題,屬於科學範疇;不可證偽的,就不屬於科學。
屬於什麼呢?宗教。
可證偽的命題才有討論的價值,起碼能得出個是非對錯的結論,或者證明是非對錯的方法。
不可證偽的命題,討論起來有什麼意義呢?耍嘴皮子、抖機靈?這種玩意討論起來只能是下面的結果:
第一、位高者勝;
第二、權位相當,口才優者勝;
第三、排除其他因素,討論到最後,結果必定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談佛你得先信如來;論道你得先信太上老君;耍十字架你得先信耶和華。
儒學同樣如此,你得先信個東西。
不過儒生們腦子機靈,儒學要信的東西不是孔子,而是弄出個抽象的玩意,還經常給它改改名字。
這個玩意的曾用名有:禮、道、太極、無極、理。
緊接著的就是配套的四聯大禮包——修齊治平。
全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排第一,最為重要。歷來“大師”們都把最多的唾沫用在這個上面,講得是天花亂墜、千奇百怪。
修身到底修的是什麼?如果你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明白,不論說得有多麼花哨,修身,歸根結底,講的就是:
你得信啊!你得全身心地信啊!你要是不信,我特麼就不知道後面該怎麼辦了。
所以,後世有很多人將儒學稱為儒教。
在場的聰明人很多,都在沉默思考,包括邵雍和楊時。有些不夠聰明的,也不敢冒然露頭做出頭鳥。
可也有人不受限制,曹七朗聲問道:“王大衛,可證偽到底是什麼意思?你講清楚點兒。”
那就講吧!
“我舉個例子。天下的烏鴉都是黑的,這就是可證偽的。
證偽的方法很簡單,你每見到一隻烏鴉都看看顏色,如果是黑的,就繼續看。
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一隻烏鴉是白的,就證偽了。
注意!可證偽,和已經被證偽不是一回事兒。
我們川越國人只信奉可證偽、同時又尚未被證偽的學問,因為這樣的學問更接近真理。
若是將來有一天,它被證偽了,必定有一個新的、更接近真理的學問誕生,我們就又向真理靠近了一步。”
這段話裡王大衛又省略了一句:那些不可證偽的玩意,你們自己留著糊弄傻子去吧!
楊時捕捉到一絲靈感,問道:“如此說來,王公子上午講的學問一定也能證偽嘍。敢問如何來證?”
王大衛:“哪一條?”
楊時:“雷擊。王公子曾說,雷擊是由您所謂的‘電’產生的。”
王大衛:“這容易。放風箏你知道吧!你們這兒可能叫紙鳶。
你這樣,等一個雷雨交加的時候,你做一個大風箏,放上去;風箏線上纏上銅絲,要細一點,太粗了容易飛不起來;
銅絲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