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卻月陣和對講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大衛和曹七進房,關門。
王大衛急問:“你哥說的啥?他不會打算硬來吧?他人少,還都是新兵,也沒有城池可以依託。我記得當初說的是他在外面打游擊,牽制一下就行。”
曹七:“他有八千人。”
啥?又冒出來五千?韭菜地嗎?王大衛驚呆了。私自擴軍,還有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了?真不愧是烏木二軍的人。我估計,曹六很可能是沒扛住老普布的第三板斧。
曹七又道:“你知道卻月陣嗎?”
曹七還真是跟別的女生不一樣,言簡意賅,當然前提是你得能聽懂。王大衛碰巧能聽懂,“卻月陣”三個字包含了大量資訊。
這是個步軍剋制騎兵的軍陣,發明者是東晉最後一個權臣——劉裕。
東晉朝,偏安一隅,是那段歷史的配角,主角是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但是東晉的歷史非常值得研究一下。
東晉的政治生態大致是這樣的:
你想篡位嗎?先北伐吧!北伐好,政治正確。你要是能北伐成功,就說明你比司馬家強,篡位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而且,衣冠南渡的北方世族可以落葉歸根,把失去的統統拿回來。順手,再把當初不肯一起南下、留在北方腥臊之地的各大家族全都整合一遍。你懂的。
而北方世族回去之後,他們南下“霸佔”的那些土地什麼的,也可以退還給南方世族。皆大歡喜。
如何才能北伐呢?你得先做權臣。把朝廷上上下下好好收拾一頓,都服帖了,誰也不敢在後面動手腳、扯後腿,你才能安心北伐。
可北伐是政治正確啊!這樣的人應該不多吧?不,非常多,非常非常非常多。因為,你北伐是為了篡位啊!你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噴之。
瞧!邏輯自洽,完美閉環。
當然,在王大衛看來,另一個原因才是主要的——權臣跟皇帝一樣具有排他性,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或以上的權臣。你做了權臣,那我就沒機會了。
以上純屬王大衛個人觀點,小人之心,博君一笑,別當真,咱們看破別說破。
東晉朝權臣無數,最著名的有兩人——前期的王敦,中期的桓溫。
王敦一生沒有達到權臣的頂點,總有人不服,要搞他,沒機會進入北伐階段,就掛了。桓溫比他強,三次北伐,可惜最後一次以失敗告終。
東晉得以延續,但這兩位都把朝廷折騰得不輕。
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以長江中游地區作為自己的基本盤,核心城市是荊州和襄陽。而東晉朝廷的基本盤是長江下游地區,核心城市是南京。
順江而下,威脅極大。
這裡必須要生硬地插一句,放心,不是廣告,本書全是乾貨。插入的是一道思維拓展訓練題——岳飛為什麼會死?
說回東晉。桓溫死後,東晉消停了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有一個人長大了,叫桓玄,是桓溫的小兒子。這是個不消停的主兒,東搞一下,西搞一下,篡位了。定國號為“楚”,史稱“桓楚”。
南中國的世族小夥伴兒們都驚呆了。咋回事?沒聽說這小子北伐過啊!這不是亂來嗎?早知道可以這麼搞,那我們家早就搞了,還能輪到你?不行,幹他,幹他。
真正動手的只有一個北府兵退伍中級軍官——劉裕。三下五除二,桓楚亡。桓玄眾叛親離、兵敗如山、倉皇出逃、身首異處。
劉裕面臨選擇。方案一、直接立國。繼承次序是:晉而後楚,楚而後我。但是桓楚真是太垃圾了,從這兒繼承,相當於垃圾堆上蓋高樓,不踏實。東晉雖然也垃圾,但跟桓楚一比,頓時就高大上了。
劉裕復立晉朝,從權臣開始做起,走標準流程,求的就是一個名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