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總管和同知(第1/2頁)
章節報錯
順著洮水跑了半宿,夜幕下,前方出現軍營的輪廓。
雖然明知道這裡九成九就是志願軍的軍營,但向來謹慎的王大衛還是戴上夜視儀,緩慢靠近,仔細觀察。
二戰時,小日子的艦載機曾多次試圖降落到美軍航母上,下場都很慘。
忽然,視野中,望樓上,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年叔。
踏實了!王大衛收了裝備,催動阿黃飛奔過去,高聲呼喊:“年叔,年叔!我回來了。我是王大衛啊別放箭!自己人。冷靜!”
距離營門四、五十步左右,地上插著火把,防備偷襲用的。王大衛停在火把旁邊,沒敢再往前走。望樓上的人影看樣子都端著弩呢!
年叔的身影消失在望樓下,不一會兒,營門開啟一道縫,一人一騎“擠”出門,朝王大衛飛馳而來。
越來越近,確認就是年叔,王大衛下馬迎候。
奔馬靠近,速度未減,年叔已經跳下馬來,藉著慣性跑到王大衛面前,一把將他抱住,放聲大笑,隨後鬆開手臂,一拳捶在王大衛的胸前:“哈哈!你小子還知道回來啊!”
這一拳挺重,王大衛卻很開心:“那當然了,我怎麼捨得了年叔您呢?”
年叔的笑聲陡然升高:“哈哈呸!哈哈雖然明知道你小子說的是假話,但老子還就是樂意聽。來,跟我走。”
說著拉過自己的戰馬,騎上去,轉頭向東。
王大衛騎上阿黃,不解地問道:“年叔,門在這邊。你要帶我去哪兒啊?”
年叔:“我知道。但這門你進不去。你王叔的軍營,規矩大。這大半夜的,官家來了也得等到天亮。你跟我走就得了,咱們去後營,後營你能進得去。”
王大衛:“後營?後營不歸王叔管?”
年叔:“都歸他管,他是都總管嘛!但是你能進後營,你是後營行軍總管。”
王大衛驚呼:“啊?”同時,腦海中閃過一堆資訊:行軍總管,始於北周,非常設,因事而置,事迄則罷。
意思就是:這個職務平時是沒人乾的。要打仗了,把手頭能用的軍隊蒐羅到一塊兒,再任命一個牛人當頭頭兒,這個牛人就是行軍總管。等仗打完,這個職務也就作廢了,原來幹啥的還回去接著幹啥。
如果這場仗規模很大,或者上頭很重視,那就在總管前面加個“大”字,叫:大總管。
行軍總管歷經北周、隋、初唐,至盛唐之後,逐漸消失。被另一個職務——節度使——取代。
之後,節度使日漸強大,強到了——你想“置”,可以啊!想“罷”?嘿嘿!你動一下試試?
試試就試試,這一試就試了一百多年。
最終,還真被趙匡胤給試成了。
節度使徹底廢了,雖然還有,但只是一個榮譽稱號。可以多拿一份兒工資;如果上朝的話,能站得離皇帝近一點兒。
但這個工作還在,還得有個對應的職務名稱啊!於是宋朝發明了“部署”這個詞兒。雍熙北伐中,曹彬的正式職務就叫“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陸都部署”。
注意:是“都”部署,不是“大”部署。
再後來,宋英宗即位,原名趙宗實,改名趙曙。為避諱,部署這個名字得改,於是乾脆改回去,還叫總管。但是,都部署沒改回大總管,而是叫都總管。
王韶用這個名稱顯然是有過考量的。
其一,志願軍並不是宋朝官方軍隊,但王韶依舊用宋朝官制的名稱,你可以說他是為了避免用新名字引起指揮混亂,但,他難道不是在潛移默化地為這支軍隊打上“宋軍”的烙印嗎?
其二,都總管事迄則罷。顯然,王韶是在向汴梁和這次行動的“股東們”暗示:我就管打仗這一段。我只要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