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蝴蝶效應(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隻小巧的蝴蝶在亞馬遜叢林中翩翩起舞,儘管它的翅膀只有一張郵票那麼大,可它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這聽起來不可思議的結論,是美國數學家、氣象學家愛德華·諾頓·洛倫茲在1961年,在研究天氣的計算機模型,做一項實驗時意外發現的一個現象,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洛倫茲發現,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個概念後來被稱為“蝴蝶效應”,成為混沌理論的基石。
蝴蝶效應的概念已經遠遠超出了天氣研究的範疇。
經濟學家用它來分析金融市場,小事件可能會導致金融風暴。
生物學家將這種效應應用於生態系統,研究微小的變化,如何導致生物種群的重大變化,甚至物種滅絕。
社會學家透過這個鏡頭,來看待思想在社會中的傳播,分析個人的行為或言論如何導致大規模的社會變革。
歷史上充滿了小事件或個人行為導致全球后果的例子。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1914年6月28日,一聲槍響在薩拉熱窩街頭響起,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亞公爵夫人應聲倒地。
這起看似普通的刺殺案,卻如同一顆投入火藥桶的火星,引爆了積蓄已久的歐洲矛盾,引發了一連串的外交危機。
短短一個月後,歐洲列強相繼宣戰,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這場戰爭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無數家園被毀,世界格局也因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對蝴蝶效應的認識,可以改變對世界和個人在其中的角色的看法,使人們認識到每一個行動,無論多麼小,都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
甦醒從張明鑫,香香以及調查組上報匯總的情報分析,意識到蘇丹和彭秀萍正在棉北暗中策劃實施一個驚天的陰謀,而火拼事件也許就是那隻翩翩起舞的蝴蝶。
這一個小舉動,是未來一系列事件中的第一個環節。
這不單牽扯著蘇丹個人的野心和利益,還牽涉到棉甸,t國,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利益和平,以及中美之間的暗中角逐較量,甚至會使整個世界都弄得面目全非。
背靠中國警方的甦醒,焦灼的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種責任與使命。
他要阻止蘇丹的行動,揭露他的陰謀,配合警方把蘇丹和彭秀萍等紅色通緝令上要犯,抓捕歸案。
調查組在馬場附近找到了,馬場老闆阿萊和參與制造火拼案兩具無名士兵的屍體,杜蒙上校馬上把這個最新的壞訊息,報告了蘇丹。
“馬先生,現在怎麼辦?調查組遲早會查出阿萊是我們殺的,火拼案是我們派出去的人乾的,我們的計劃馬上就會暴露了!”
杜蒙上校滿頭是汗,心驚肉跳的彙報道。
想著孟司令要為火拼中死掉的內弟吉米副官報仇,不惜動用三軍力量,準備找彭司令開戰暴怒的樣子,杜蒙上校渾身打顫。
蘇丹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眼神深邃而冷靜,他緩緩開口:
“杜蒙,冷靜點。事情還沒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我們需要時間,只要再拖延幾天,我們的計劃就能順利實施。”
杜蒙上校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急切地說:
“可是,馬先生,調查組已經找到了阿萊他們的屍體,他們很快就會查到我們頭上。
孟司令那邊似乎察覺到了什麼,有點按捺不住了,一旦他了解了真相,我們就是他的仇人,整個局勢就會失控!”
蘇丹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孟司令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