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大其詞。再說此番前來勸降的大唐部隊,全部為戰船而且只有區區的六十搜,即便是每艘船上搭載兩百人,也不過和自己的兵力持平,有什麼可怕的,所以斷然拒絕了李恪的勸降。

見到對方拒絕了自己的勸降,李恪正好有了消滅他們的藉口。於是下令六十艘戰艦同時開火,進行無差別覆蓋式射擊。只用了半個時辰的時間,高句麗花費了四年時間修建的壁壘式屯兵城綠安,便徹底的成為了一片廢墟。

炮擊完畢李恪甚至懶得派兵上岸勘察,便率領艦隊返回安東。再返回安東的路途中,閒極無聊的李恪,下令對高句麗修建於鴨綠江南岸的城牆進行了炮擊,直至戰艦上的炮彈被消耗一空,這才作罷。此番炮擊到底對高句麗方面,造成了多大的傷亡,李恪並沒有進行統計,也懶得進行統計。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對高句麗方面造成損傷的同時,令他們產生無力抵抗大唐軍隊的恐懼心理,從而為今後徹底的掃平高句麗,但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回到安東,讓這六十艘戰艦回到海上,從停泊於黃海海面之上的補給艦上補充完丹藥以後,再次回到安東。然後便開始了對安東對面的高句麗防禦城牆,進行不間斷的攻擊。二百艘戰艦被分成了四組,分別對安東左右兩側各五十里的江對岸,進行了長達兩天的狂轟濫炸。直至江對岸近一百里寬的城牆徹底的被炸成為廢墟,這才開始安排士卒渡江。

與此同時,停泊於黃海之上的一百艘禺京戰艦,也對高句麗臨近黃海的一側,進行了長時間、大飽和度的炮轟。從高句麗上一代君王開始,模仿長城式樣歷經二十餘年,耗費了無數金錢和勞力,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長達近千里的防禦性城牆,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被李恪率領的艦隊,在不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在西、北兩個方向撕開了兩條超過三百里的缺口。

第五章 四處開花

第五章四處開花

大唐貞觀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遼王李恪率領八萬大軍兵分兩路登陸朝鮮半島。西路大軍由宣威將軍薛仁貴帶領,統兵三萬從鴨綠江入海口以南八十里處的平川城登陸。在登陸前的炮擊中,建在平川城外靠近海岸的防禦城牆,已經被炸開一道寬度超過七十里的缺口。登入時,在禺京艦的炮火掩護下,登陸將士乘坐靖海艦以及舢板,僅僅用了大半天的時間,便全部登上陸地,並且牢牢地佔據了一段長約二十里的城牆。

到了晚間,已經有超過六十門的艦用神威大炮被拆卸下來,並架設到到城牆之上。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一早,太陽剛剛升起,整整八十門神威大炮便向著平川城發動了炮擊。整整十輪炮擊過後,三萬大軍開始向平川城進發。當大軍到達平川城西門外的時候,整座城池的西城牆已經殘破不堪,城中的大量居民以及士卒,正在匆忙的透過其他三座城門逃離平川城。

大唐軍隊毫無阻攔的從西門進入到平川城內,此時城內仍舊有大量居民來不及逃出城。由於害怕大唐的軍隊會採取激烈的手段,控制城內的局勢,所以當見到大唐的軍隊已經開進城中,居於出城的百姓也就越發的著急,不但由於踩踏造成大量的傷亡,更加導致了三座城門都被堵死的情況發生。

薛仁貴所率領的這三萬人馬,全部都是陸戰士卒,而且沒有經過海戰訓練。在海上停留的這幾天,令他們倍感疲憊,雖然經過一晚的休息,但是仍舊沒有完全恢復。再加上守城的高句麗軍隊,早已經在百姓出城之前,便已經全部撤出這裡,即便是現在便出城追擊,也未必能夠追上他們。所以薛仁貴下令,隊部進城之後不得組織當地百姓出城,並且在所有百姓出城之後,立即升起吊橋,關上城門。除了留下一部分士卒負責擔任警戒之外,其餘計程車卒全部休息恢復體力。

第二日,士卒除了將西城牆清理一番,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將前一日在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