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只好催促著二人趕緊的回家,並且把簡訊的事情和二人說了一下,看到二人的表情,李睿知道說了也白說,於是趕緊的趕回家,好在師大離自己住的柏林四季小區不遠,這一片都叫大學城,攔下路邊的一臺港田摩托,三人趕緊的就回家了。

到家了以後,三人顧不得脫下身上的溼漉漉的衣裳,就趕緊的把編織袋開啟,開啟編織袋以後,裡面是厚厚的一層刨花和鋸末,然後就是掏出來十把駁殼槍,然後大家大眼瞪小眼的對視著。

李睿此時瞠目結舌的拿起一把駁殼槍,自言自語的說道:“這到底是啥啊?估計這些槍的歲數比我都大!”

而劉建輝卻像是發現了寶貝一樣,翻開鋸末,拿起一把仔細的把玩,邊把玩邊說道:“毛瑟軍用手槍(MauserMilitary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也有盒子炮,也稱駁殼槍。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而喘息了一下的劉建輝,更是狂熱的滔滔不絕的繼續說道:“在美國,因為握把的形狀,一般稱之為掃把柄(Broomhandle),也有由中文翻譯而稱之為盒子炮(BoxCannon)的。許多人稱速射型為712型,並說這是毛瑟廠的型號,事實上這是德國GECO(GustaveGenschow)公司的目錄號碼,與毛瑟無關。許多人也稱盒子炮為C96(Construktion96–96型),這是在歐洲常用的一個名稱,原先專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與Bolo一樣,也即是有人所謂的警用型。所謂的Bolo,來自俄國的布林什維克(Bolsheviks,蘇聯**及其黨員的別稱),因為3。9寸的盒子炮當時為其大量使用之故。”

李睿被劉建輝說的雲山霧繞的,最後還是不解的問道:“那到底是誰發明的啊?整了這麼多的稱撥出來!”

劉建輝兩眼放光的說道:“來源有三種,盒子炮在傳說中,是毛瑟廠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JosefFeederle),利用工作閒暇聊設計出來的。為什麼會有爭議呢?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毛瑟,因此有人以此為毛瑟積極參與的明證。但是德國的專利法,允許公司作為代表申請人及專利擁有者,不像美國,必須由發明人具名,再將專利權轉移。不過,盒子炮在美國申請專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第二個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駐紮毛瑟廠的美軍指揮官,不知吃錯了什麼藥,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廠的記錄給燒了。從此,全世界的毛瑟步槍、毛瑟手槍,都沒了出生證明,大家只有用猜的。燒燬的記錄中也包括了研發日誌等檔案,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誰發明的,至今仍有爭議。盒子炮在毛瑟廠又稱菲德勒手槍,是該三兄弟與其有極大關係的另一明證。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曆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醜得可愛的標準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李睿此時相當配合劉建輝的滔滔不絕,老劉平時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此時卻是這樣的神采飛揚的說話,李睿自然也就配合的讓老劉講吓去,畢竟老劉的話不說,壓抑在心裡的話,早晚會坐下病根的!

於是李睿很識大體的繼續的問道:“那麼咱們手裡的傢伙就是毛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