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炳生第一次上門的時候,趙九福只是感慨時過境遷兩人的友誼不如從前。但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趙炳生居然會成為別人攻擊他的利刃。

溫柔的事情到底是不是趙炳生透露的,趙九福並不知曉,也不打算親自去問他,但趙炳生與吏部尚書陸盛明一脈的人相交從密,這是有跡可循的。

趙九福猶豫了一下還是讓人將那所謂的土產送了過來,只是在開啟盒子之後,他的臉色再一次陰沉下來,無他,這其中的土產並不是趙炳生所在的那個小縣城的,而是戴河鎮當地,更或者說是陳家村當地的土產。

趙炳生在外做官整整六年,這時候忽然拿著陳家村的土產,還是較為新鮮,一看便知道運到京城沒多久的土產送人,其中的意義顯而易見。

趙九福忽然想到,趙炳生此次是戴罪上京,但最後卻並未被處罰,反倒是官復原職繼續回到那個小縣城,這其中要說無人相助的話,趙九福也是不信的。

現在這一份土產是什麼意思,是在向他示威,讓他知道若是不能幫忙的話,趙炳生便要反過來陷害,還是一種炫耀,炫耀即使沒有他的插手,趙炳生也將自己的事情解決了。

無論是哪一種,趙九福都不打算接受,他皺眉問道:&ldo;這土產是趙炳生親自送來的?&rdo;

嚴玉華見他臉色不對,想了想說道:&ldo;當時趙大人過來的時候,身後跟著一個小廝,說是小廝也不太對,那小廝對趙大人的態度並不十分恭敬,只是將禮物放下就離開了,倒是趙大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但最後也沒有多說什麼了。&rdo;

趙九福這下子懂了,不是趙炳生要向他示威炫耀,而是他身後的人給他的一種警告,趙九福暗暗想著自己這三年來的行為,是不是他某些事情踩在了某些人的底線上,所以才讓他們大動干戈的來威脅他。

也是,溫柔的事情來得太過於突然,但此事即使是落實的話,其實也並不能把他如何,與其說是一個正經的彈劾,還不如說是一種威脅。

趙九福深深的皺起了眉頭,心中不但沒有懼怕,反倒是升起反骨來,他倒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誰站在趙炳生之後給他放冷箭。

第183章 會試之年

彈劾一事似乎就這麼過去了,若不是趙九福偶爾能感受到同僚們異樣的小表情,他恐怕也要以為這件事已經徹底過去,不過對此他也並不那麼在乎就是了。

官場就是如此,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趙九福習慣與人為善,人也沒有熱臉去貼冷屁股的打算,只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

事實上即使有皇帝的支援,糧種和堆肥的普及也沒有那麼順利,京城附近的地方還好一些,畢竟產糧放在那邊,還有工部時時刻刻盯著,誰也不敢陽奉陰違。

但是略遠一些的地方就不一定了,一來是糧種容易被貴族壟斷,二來當地的父母官各種各樣,有兢兢業業為國為民的,自然也有懶怠散逸的。

這兩種趙九福各有辦法對付,前者但凡是查到了就嚴懲,大周律例在那邊擺著呢,後者一旦查實也得判罰,甚至當地的官吏都要同罰。

這般雙管齊下,言令禁止的情況下,糧種和堆肥大致還是能夠好好普及的,可以預計這一年的夏收秋收必定比往年略好一些。

最讓趙九福無法忍受的是愚民和愚官,前者不管官府如何說教,如何運送糧種和教導堆肥之法,就是死腦筋認準了老法子,對此不管不顧。

對這樣的人罰也罰不得,打也打不得,只得等第一次收穫之後,用他們身邊的稻田對比才能讓百姓切切實實的認識到朝廷新法的好處。

而後者就讓人深惡痛絕了,所謂的愚官倒不是貪汙腐敗魚肉鄉裡,而是一腦門子的老思想,這群人通常是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