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誰能想到趙九福還真的花心思教孩子了呢,他們忙不迭的把自家孩子也送過去,大約是怕趙九福生氣他們之前的所作所為,每個人還帶了所謂的拜師禮。
老陳氏對他們之前的不信任耿耿於懷,趙九福卻讓她把東西都收下了,孩子也同意他們過來。老陳氏私底下還是嘀咕:&ldo;便宜他們了,前兩日還在說你好名聲,拿著孩子做筏子。&rdo;
趙九福倒是笑了起來,反過來安慰道:&ldo;娘,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又控制不了,兒子只求不愧於心就好了,趁著我還在村裡頭,也想為村子做一些事情。&rdo;
趙九福從來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如今他已經是舉人,將來必定是要去考會試的,趙九福不覺得自己一定能夠考中,但是他畢竟年紀小,多試幾次總會有希望吧?
等到那一日龍騰虎躍,趙九福勢必會離開這個小小的鄉村,一個進士的名頭說不定會讓陳家村在十里八鄉裡頭有名一些,但實際的好處怕是有限。
正因為如此,趙九福才想要趁著自己還在陳家村的身後多做一些事情,而改變一個村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孩子們入手,四年的時間,足夠他改變一些事情。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家孩子送來,甚至還有大人也過來聽課,趙九福不但不覺得困擾,反倒是從心底覺得高興。
只是隨著人越來越多,想要照顧所有人便有些困難,趙九福不得不將時間延長到一個時辰,並且將在場的人分成了三個班,從零基礎開始劃分,最高的一個班他會提議他們去上一些正統的學堂,將來走一走科舉之路。
趙九福不知道自己此舉對陳家村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他只知道這是他現在能做的,並且願意做到的事情。
老趙頭老陳氏一開始還不樂意,怕耽誤了自家孩子讀書,不過趙九福只有說服人的一套,又是說能夠幫助自己複習,又說將來自己離開希望二老能有相鄰的照顧,到底是讓他們同意。
果然一段時間之後,原本人緣就不錯的老趙家如今人緣更好了,就連嘴碎不會說話的鄧氏走在外頭,時不時也有人樂意跟她搭話,偶爾她說錯了話別人也一笑置之,不跟以前似的對她愛答不理的。
老趙頭和老陳氏就更別提了,若說以前大傢伙兒羨慕尊敬他們,只是因為老趙家越來越發達,帶著幾分功利性討好,那麼現在就是真心真意的交好了。
畢竟自家孩子,甚至有時候自己也會過去聽課,誰要是再敢在背後說老趙家的酸話,光是村人的口水就能把他淹了。但凡是外人問起老趙家,陳家村人都是眾口一詞的誇獎。
第105章 媒婆
四年的時間,足夠改變一個村莊,趙九福搗鼓了四年,糧種依舊沒什麼進展,唯一的好處就是大傢伙兒都知道旱稻的實惠,不再像是看傻子似的看老趙家了。
如今老趙頭再去搗鼓那幾塊試驗地的時候,不用他張口喊幾個兒子,趙九福的徒子徒孫就趕緊上來把事情做了,雖說趙九福自認研究沒成果,但實際上陳家村人都知道,老趙家搗鼓出來的糧種,就是比人家的產量高,雖說差距不大但積少成多啊。
相比起糧種來,趙九福的傍晚小課堂效果更甚,這年頭讀書其實是奢侈的事情,在趙九福考中秀才之後,陳家村陸陸續續也有人勒緊褲腰帶送了孩子去讀書,但是真正能讀書的還是極少數,畢竟不是誰家都捨得一個勞力不幹活還花錢的。
可現在卻不同了,趙九福不但不要束脩,免費給陳家村的孩子上學,甚至學得好一些的孩子還能拿到筆墨紙硯,都是趙九福自己掏出錢給買的。
這讀書的時間又是晚上,也不耽誤家裡頭幹活兒,所以除非是孩子自己無心,不然都會去老趙家,每個晚上老趙家都是最熱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