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房書吏趕忙在一旁準備記錄口供。吳良哆哆嗦嗦地說道:“小人原本和廟裡的和尚關係不錯,那和尚愛喝酒,小人也是個酒膩子。那天,和尚請小人喝酒,喝著喝著,他就喝醉了。小人勸他收個徒弟,也好有個傳承。他卻說:‘現在的徒弟可不好找,不過我也不怕,這幾年我攢了二十多兩銀子呢。’他這是酒後失言,小人聽了,就問他:‘你這銀子藏哪兒了?要是丟了,可就白忙活了。’他說:‘我這銀子藏得地方,誰也想不到。’小人好奇,就問到底藏哪兒了。他說:‘咱倆這麼鐵,我就告訴你,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他這才說出,銀子藏在伽藍神的腦袋裡。小人一聽,頓時起了貪念,又見他醉得人事不省,就想用斧子把他劈死。回老爺的話,小人平時劈木頭劈慣了,可從沒劈過人,這乍一劈人,手就發軟了。第一斧子沒劈重,那和尚也潑皮,伸手就來奪斧子。小人哪肯讓他,就把他按住,連著劈了幾斧,把他給劈死了。當時鬧了兩手血,小人左手扶著神背,右手伸進神腦袋裡掏銀子,沒想到留下了手印。如今被太爺神明斷出,小人罪該萬死啊!”

包公聽他招得合情合理,便把從廟裡撿到的墨斗拿出來,問道:“吳良,這可是你的東西?”吳良一看,連連點頭,說道:“是小人的,小人抽斧子的時候,不小心把墨斗掉地上了。”包公讓他畫押,上了刑具,押入大牢。

而那無辜受冤的沈清,包公賞了他十兩官銀,當場釋放。

包公剛要宣佈退堂,突然聽到外面傳來“咚咚咚”的擊鼓喊冤聲。包公立刻吩咐:“把喊冤的人帶進來。”只見從角門走進兩個人,一個二十來歲,一個四十多歲。兩人來到堂上,“撲通”一聲跪下。年輕的那個搶先說道:“太爺,小人名叫匡必正,我叔父開了一家緞店,名叫匡天佑。三年前,叔父丟了一個珊瑚扇墜,重一兩八錢,一直沒找到。今天,小人瞧見這人腰間掛的正是那個扇墜,小人想借來看看,是不是真的,怕認錯了。可他不但不借,張嘴就罵,還說小人訛他,揪住小人不放。求太爺給小人做主啊!”

接著,另一個人也趕緊說道:“太爺,小的是江蘇人,叫呂佩。今天真是冤家路窄,這後生突然攔住我,硬說我這珊瑚墜是他的。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攔路搶劫,這後生太可惡了!求太爺為小的主持公道啊!”

包公聽了兩人的話,伸手說道:“把珊瑚墜拿來我看看。”接過墜子一看,果然是真品,質地溫潤,透著淡淡的紅光,一看就價值不菲。包公問匡必正:“你方才說這墜子多重來著?”匡必正回答:“回太爺,重一兩八錢。要是不對,或者有長得一樣的,小人絕不敢訛人。”包公又轉向呂佩,問道:“你可知道這墜子多重?”呂佩撓撓頭,說:“這墜子是朋友送的,小的真不知道多重。”包公回頭吩咐包興:“去把戥子拿來。”包興答應一聲,很快就把戥子取來。包公親自用戥子稱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一兩八錢。

包公看著呂佩,說道:“按分兩來說,這墜子和他說的一樣,理應是他的。”呂佩一聽,急得臉都紅了,連忙說道:“哎呀,太爺呀!這墜子真的是朋友送我的,和分兩有啥關係呢?我們江蘇人可從來不撒謊。”包公冷冷地說:“既是朋友送的,他叫什麼名字?老實說出來。”呂佩猶豫了一下,回答道:“我這朋友姓皮名熊,是馬販頭兒,這在我們那兒是人盡皆知的事兒。”

包公一聽“皮熊”二字,心裡“咯噔”一下,想起了之前在飯鋪的事兒。他立刻吩咐:“把他二人帶下去,馬上出籤,傳皮熊到案。”說完,包公暫且退堂,去吃了點飯。

沒過多久,就有人來稟報:“皮熊帶到。”包公再次升堂,威嚴地說道:“帶皮熊!”皮熊上堂後,“撲通”一聲跪倒,說道:“太爺在上,傳小人來有啥事啊?”包公盯著他,問道:“聽說你有個珊瑚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