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的無線充電範圍太小,只能說是沒有插線,但是還需要放置線上圈裡面的共振式玩具罷了。”

“而這篇文章裡面提到的就完全不同了。”

一邊介紹著,黃傑興也是在藍星上畫出來了一個太空站的模樣。

“如果按照現在手機充電的這項技術的話,我們想要給太空站充電,需要在太空站周圍裹上共振的大線圈,還需要牽一條電線通電在那些大線圈上面。”

“但是,太空站並不等於同步衛星或者太空電梯,無法做到始終和地面固定位置同步。”

“而這篇論文關於輸電和充電的應用論述,就是無線充電的另一種方式。”

“透過微波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來進行無線電力的傳輸。”

“透過接收端的檢波和高頻整流,同電臺的接受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像電臺和收音機實際上是不需要電池和通電的,電池和通電的作用是放大那份聲音訊號。就算沒有額外的電力,本身也會因為接收到訊號而獲得微小的電能。”

“總而言之,這種方式就比牽線通到一個隔著幾厘米的一堆線圈上,要更加高技術。這種傳輸方式從理論上一開始,也是更加穩定、距離更遠。”

“本來它的缺點就是技術複雜成本高,而且雖然說遠,但是也沒有比共振式充電法的遠上很多。”

聽著黃傑興老師給自己講述的現世中兩種無線充電的應用,陸九淵也是做出了總結。

“原來是這樣……這也就導致,它在很多時候都有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共振式線圈的無線充電技術,當初宣傳的可是手機無線充電從此放棄充電線,結果確實沒有充電線這條狗繩了,但是多了一個充電樁,還是個僅限某個朝向的充電樁。”

“而發射微波和接收微波的無線充電方式,更是在延續了共振式的華而不實之外,還加上了有可能把人烤熟的風險——畢竟雷達和微波爐,也是差不多同樣的原理。”

“那麼這篇論文……”

黃傑興高興地點了點頭,“對,這正是我要說的。”

“無線輸電和無線充電這中間的最佳化空間和技術門檻,都被這篇論文解決完畢了。”

陸九淵低下頭來,看著被黃傑興指出來的,論文裡面寫著的“無線輸電塔”的副標題下面的一些數字。

輸電連線距離,45k(米)

充電覆蓋範圍,6k(米)

(戴森球計劃的尺度比例和各種現實尺度比例差不多是一千倍。)

“短期直接的應用上來說,這可比魔角烯還要容易打出暴擊和塑造未來!”

“永不斷電的個人移動裝置,無需充電的電動汽車和交通系統,還有不需要補充燃料也能永遠高懸天上的‘天宮’。”

“哪怕這樣的運輸比超導稍微缺損了一點,但是這些些微的問題都可以被數值的美麗填補上來。”

“就好像有的時候區域斷電之後,手機的流量會從4g跳到2g訊號一樣,就是因為2g訊號塔的覆蓋範圍比4g要廣,當附近的4g塔停電之後,遠方的2g塔還可以提供給你微弱的連線。”

“而如果擁有了這樣一個誇張傳輸連線距離和充電覆蓋範圍數值的無線輸電塔,只要你六千米範圍內還有完好的塔在,你的任何可以無線充電功能的電器,就永遠不會斷電。”

“這裡面的領域具有革命性的潛力,它可不僅僅是改變能源運輸的方式,還能夠推動等離子體和電子與光子關係的解釋——怪不得系統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電磁矩陣。”

……

(西紅柿全勤的聽讀門檻提高到500了,以這本書的資料估計是做不到了,不知道能堅持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