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最早見於商周青銅器上。

然後,嬴政尋到天下名器,親自參考各式螭紋圖案,他將螭的形象重新設計了一番。

螭紋在戰國晚期已經具象化,大都以龍蛇彎曲形態呈現。

嬴政創新的將螭紋形象,從彎曲匍匐,變成盤踞如虎。 他修改了大部分螭紋的形態,但是保留了一部分螭紋的特徵,這樣,你才知道,看見的是螭紋。

螭龍四足撐地,立於山河之中,龍頭仰天咆哮,龍身S形盤踞如同走獸。

不僅美觀,放拿抓取也十分便捷。

直到成品製作出來後,嬴政仔細端詳,又覺得不太好看。

於是,他新增了龍角,更顯威嚴。

儘管民間常識,無角曰螭。但天下規則,朕說了算!

由於形象如龍似虎,從此多了一種螭虎的圖騰,代表英明神武、力量、權勢、王者風範。

至此,龍也成為了天子之象,帝王之徵。

史書記載:“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嬴政親撰,李斯刻之,玉璽銘文:“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不過,在烙印之後的圖案中,清晰可見有玄鳥紋理。

他還是忘不了秦國圖騰。

嬴政至此下詔:“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

天底下,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印章才配稱之為“璽”,下面的人,只能稱為“印”。

有段野史,傳聞武則天因為諱忌“璽”音同“死”,覺得不吉利,她便改“璽”為“寶”,至此,宋元明清帝后及諸王印章皆稱為“寶”。

什麼傳國玉璽?大膽!明明是傳國玉寶!

......

嬴政覺得,一個玉璽不太得勁,於是他又命人多刻幾個。

依舊是崇尚“六”這個數字,共有六個玉璽,有大有小。

大如硯臺的,放在宮裡,小如指頭,隨身攜帶。

分別名為“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雖大小不一,不過用途大差不差。

嬴政這個強迫症,哪種章奏批改,種類不同的制詔釋出,所使用哪個玉璽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可胡亂。

秦國工匠的技藝確實可圈可點,搞得宋坤都心癢癢的,在咸陽定製了他的狼璽。

狼,是大草原的圖騰。

不過宋坤不喜歡抽象派,他命人雕刻的狼身,惟妙惟肖,毛髮畢現,一等一還原。

他又在咸陽待了三個月,轉眼就快一年時間。

是時候分別了。

這一次回朝,他將姬馜的兒女帶回去,又把獨孤華和獨孤夏留在秦國。

雙胞胎兄弟已經年長,是時候接受軍政教育了。

他們將與扶蘇同堂學習百家所長。

秦國以法家為本,不過沒有罷黜百家,嬴政覺得,其他學術也有可取之處。

至於夏勍,宋坤說的話,就是聖經!

沒有獨孤頌,哪有新匈奴啊?

“政哥,別送了,你都送了三十餘里。”

嬴政沒有回話,只是簡單的問了一句:“什麼時候再來?”

“運動會,首屆不是定在了咸陽嗎?”

“好。”嬴政抿了抿嘴,“我等你。”

送別的一群人,難得有扶蘇的身影,這小子還以為二舅去遊歷山海呢,非鬧著要跟隨。

“扶蘇,你既然做了太子,就要好好學習,有朝一日,不負你父皇的期待。”

“嗯,二舅保重!”

宋坤牽著姬馜的手,一起走上馬車。

他把手伸出窗外,用力的揮了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