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下大旱(第1/6頁)
章節報錯
“宋郎,你是想離間他們?”
宋坤呵呵笑道:“不是,我只是單純的想給他們潑髒水。”
“他們都在汙衊我,我怎麼可能不還口呢?”
既然說我是草原叛徒?那好,我們一起做叛徒吧。
宋坤分別以烏恆王和鮮卑王的名義,偽造了《軍事聯盟協議》。
為了能提高說服力,還有燕國和齊國外交使臣的登人證。
蒙武配合宋坤工作,他甚至派人去燕國和齊國抓了兩個小吏過來。
如今的匈奴部落,人口多達二十七萬,卻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人均一頭牲畜的標準都不到。
在大草原上,要想富,先養畜,家畜的數量,能間接反映部落的貧富。
換言之,哪怕匈奴部落人口眾多,但是人均Gdp不行,屬於“發展中部落。”
因此,提高牧場牲畜數量,成為宋坤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繁殖的季節,草原上的空氣充斥著荷爾蒙的氣息。
每個羊圈中,每百頭母羊配一頭種羊,不出三週,理論上全都能懷孕。
宋坤在巡視生產的時候,偶然遇見,有個族人正拿著一個青銅矛在鏟牧草。
他停住了腳步,因為,他發現那個青銅矛不簡單。
招招手,那名族人激動不已,趕緊跑來向大單于行禮。
宋坤微笑點頭,隨後接過對方手中之物。
只見青銅矛上刻著:“三年相邦呂不韋造,上郡守(錡)高工(翎)丞甲工(?)”
宋坤皺眉不悅,媽的晦氣,怎麼大清早見到仇人監造的兵備?
“你這矛,從哪來的?”
“是住在我家裡的那個秦國勇士,離開前忘了拿走,被我撿到了。”
“哦,那你這把青銅矛我拿走了。”
族人憨憨點頭,在他看來,能被大單于看上自己的東西,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宋坤跑到偏僻處,隨便找個地方埋了。
他拍拍手上的灰,雙腳將泥土踏平,厭惡的吐了口唾沫。
“媽的,晦氣東西!”
他不知道的是,在二千多年後的1983年,考古學家意外的在此處(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清水縣),將這把青銅矛挖出來。
歷史學家感到疑惑,秦國的武器為什麼會跑到大草原?這個時間點,明明六國還沒統一啊?
【括號裡為猜測,文物上,那幾個字已無法復原。】
......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七月——
“大王,蝗蔽天下,今月的田稅和芻稿稅,怕是收不齊了。”
在秦國,農民需要承擔的賦稅徭役主要有四項:田租(土地稅)、算賦和口賦(人頭稅)、徭役、兵役。
當時商鞅為了儘快加強國力,所定下的賦稅有些沉重。
幾乎每個秦王新登基,不知道會不會相對應的削減稅收,直到嬴政上臺,再次調整稅率。
秦始皇時期的田租大約多少,根據北大秦簡《算書》記載是:“十二稅一”。
說實話,真不高了,要不你看看現代農稅收多少?
而到了秦二世時期,卻猛增為“收泰半之賦”,也就是農民耕田收益,朝廷要徵收一半以上。
對於芻稿稅的收取額度,雲夢秦簡也有明確記載。
“入頃芻稿,以其受田之數,無墾不墾,頃入芻三石,稿二石。”
芻稿稅是鼓勵農民開墾荒田的稅法,避免土地荒廢,芻是餵養牲畜的草,稿是禾杆。
根據農人所分配田地面積進行繳納,屬於固定稅率,不管你有沒有耕種,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