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穩落在地上。

四面八方的長矛刺來,李思安長槊橫掃,削斷一圈矛杆,不退反進,繼續朝周雲翼衝鋒。

由於李思安的神勇表現,梁軍步卒跟著渡河,拓跋雲歸不顧身上傷痕,引著矛手前去堵截,雙方在河邊激烈搏殺,反覆爭奪浮橋的控制權。

李思安騎上部下的馬,但此時騎兵已經失去衝擊力,四周厚實的長矛陣向他傾軋過來。

李思安視若無睹,只盯著周雲翼,彷彿兩人之間有血海深仇一般。

“我方已然勢竭,將軍身系全軍安危,還請後撤。”身邊一員年輕副將勸道。

別人的話李思安可以不聽,但這員副將的話,李思安不得不聽。

此人乃是梁王朱溫的親侄朱友寧,名為副將實則監軍。

周雲翼見李思安要退走,指揮矛陣壓了上去。

不過這一千騎兵的確驍勇善戰,總能衝破矛陣的空隙。

周雲翼放眼整個戰場,梁軍至少有五千人湧過西岸,建立的陣列,正在與拓跋雲歸激戰。

東岸的梁軍,還在源源不斷的登上浮橋。

若是讓李思安的騎兵回去,則拓跋雲歸前後受敵,必然支撐不住。

周雲翼一個響哨,從後陣緩緩走出一列銀甲騎兵。

周雲翼翻身上馬,接過騎槍,望了望身後的騎兵。

騎兵也在望著他,眼神堅毅而熱切,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勝敗在此一舉!”周雲翼揚起長槍。

三千騎兵同時高舉長槍,“殺!”

“殺!殺!殺!”

隨著親兵的呼喊,戰場上所有唐軍都跟著喊了起來。

原本有些萎靡的前陣,忽然就振奮起來。

三千騎兵應聲而出,彷彿唐軍陣列中射出的一支利箭,直插岸邊的梁軍陣列。

梁軍措手不及,直接被貫穿。

三千騎兵如猛虎出匣,從南往北,掃蕩渡過河的梁軍。

拓跋雲歸揮動長矛,大喜道:“擊破梁軍!”

剛才還呈膠著的形勢,忽然倒向一邊。

唐軍人人奮勇向前。

就像兩個人打架,防守的一方並不是落於下風,而是在積攢力量,等攻擊的一方疲軟時,忽然擊出一拳。

被矛陣糾纏住李思安和朱友寧吃了一驚,沒想到形勢這麼輕易就被逆轉。

梁軍渡河的兵力本來就少,全靠他們這支騎兵開啟局面,現在他們泥足深陷,梁軍當然抵擋不住。

周雲翼用了將近十個矛陣圍堵他們,目的就是不讓他們迴歸本陣,而一旦浮橋被唐軍佔領,西岸的梁軍就全成甕中之鱉。

李思安從一看是就沒怎麼看的起唐軍,當年對陣黃巢和秦宗權,他向來都是率領百餘部下,憑藉一手飛槊絕技,萬軍叢中取敵將性命,無人能擋。

即使後來成了一軍主將,他依然如此,主將帶頭衝鋒,士卒不敢不拼命,所以李思安往往都是酣暢淋漓的大勝。

只不過今天,他忽然覺得有些不妙。

“事急矣,將軍當快回本陣!”朱友寧道。

不過李思安顯然不這麼想,他很憤怒,這麼多年,在梁王的兵鋒下,黃巢敗了,秦宗權敗了,時溥敗了,孫儒敗了,天下氣運盡歸汴州,憑什麼唐廷不敗?

“你退回本陣指揮,本將必殺此獠,以洩心頭之恨!”李思安的固執超過了朱友寧的想象,當下也不多說,直接率領本部百餘人,脫離大陣,望著周雲翼衝去。

“你……”朱友寧無可奈何,只得帶領大隊騎兵往浮橋渡口殺去。

李思安的一百餘騎兵,在混亂的戰場上並不顯眼,唐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朱友寧身上。

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