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公元843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後,從吐蕃東部開始爆發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隸大起義,吐蕃王國滅亡。
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領韋·闊竭勒登從康氏區率領起義軍向衛藏挺進,席捲拉薩一帶,取得巨大勝利。
隨後衛如的韋·洛波洛瓊趁亂揭杆而起。(沒盧氏與貝氏混戰)
約如(今山南、工布一帶)的大奴隸主尚·解賽耐贊強派奴隸百姓在山頂修築水渠,工程浩大而艱鉅,奴隸不堪其苦役折磨與殘暴壓迫,提出:“砍出頭不如砍人頭容易!”的起義口號,以欽普和工布地區的六人為領袖,發動了暴動,給了奴隸主以沉重打擊。
公元877年,起義軍首領許布達澤等四人率軍攻下山南窮結,將吐蕃王朝歷代贊普的陵墓掘毀多處,取出的殉葬財物,則由幾個首領們瓜分。
這是吐蕃歷史上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農民和奴隸大暴動,沉重地打擊了吐蕃奴隸制社會。
殺死了哦松的兒子貝科爾贊(在《藏族史略》中記:公元895年在娘若香波堡殺死統治該地的哦松的兒子貝科爾贊。《西藏佛教史略》中歐松的兒子貝考贊於公元九二三年被起義軍殺死。)
吐蕃王朝崩潰之後,出現了大大小小許多政權的割據局面,其中出現了四個王系:
1拉薩王系—朗達嗎之子云丹的後裔佔據拉薩,稱為拉薩王系。他的勢力多在拉薩、桑耶、朵康等地。
2.阿里王系—哦松之孫尼瑪袞退居阿里佈讓為王,其三子分別統治孟域——拉達克王系,佈讓、象雄——古格王室,總稱為“上部三袞”。古格王室之後拉喇嘛絳曲斡迎請阿底峽大師至西藏。
3.亞澤王系——尼瑪袞的第十一代孫據亞澤為王,稱亞澤王系。
4.雅隆覺阿王系——哦松之孫扎西鄒巴有三個兒子:巴德、斡德、基德,稱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三個兒子赤穹,據雅隆秦昂達則城,形成雅隆覺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後人在青海定居,成為宗喀王(角廝羅)。
縱觀吐蕃的歷史,你會發現這個誕生於雪域高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很是符合中國少數民族政權的特點: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勃焉。
除去各種政治、經濟、軍事因素之外,吐蕃的興盛和衰亡其實也見證了地球氣候的變化。
自古以來青藏高原都不是宜居之地,但從公元七世紀開始,青藏高原氣候變得溫暖溼潤,農業和畜牧業都得到大力發展,人口承載能力大大加強,吐蕃人口一度達到了2000萬。
到9世紀這樣的好氣候結束,吐蕃也衰落了,現在藏族人口也不過400來萬。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寫的《物候學》可以推斷出,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小冰河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而不僅僅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失敗導致的。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西周革命,殷商滅亡。
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黃巾起義,東漢瓦解,三國鼎立。
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黃巢起義,唐朝瓦解,五代十國。
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李自成起義,明朝滅亡,滿清入主中原。
當處於小冰河期時,氣溫劇降,造成全國性的大幹旱,糧食產量銳減,由此往往形成幾十年的動盪局面,長期的饑荒和資源不足是導致戰亂無限擴大的根本原因。
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半是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
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變動缺乏史料記載。
東漢末,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