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坐在寬敞的辦公室裡,眉頭緊鎖,手中的筆在紙上無意識地划動著。窗外的陽光灑在他的辦公桌上,但他卻無暇欣賞這美好的景緻。

“小林,把之前收集的行業資料再給我拿一份。”新文朝著門口喊道。

小林匆匆走進來,將一疊厚厚的檔案放在桌上,“新文哥,這是最新整理的。”

新文點點頭,開始認真翻閱起來。自從決定製定行業自律公約以來,他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

“這個行業太需要規範了,各種不正當競爭、欺詐行為屢見不鮮。”新文自言自語道,眼中滿是憂慮。

他召集了行業內的幾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一起商討自律公約的框架。

會議室裡,氣氛凝重。

“新文,制定這個公約,可是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難度太大了。”一位前輩說道。

新文堅定地回應:“正是因為難,我們才更要做。如果任由行業這樣混亂下去,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

“可是,具體的條款怎麼定?標準是什麼?這都不好把握啊。”另一位同行提出了疑問。

新文深吸一口氣,“我們先從最基本的誠信經營、產品質量、公平競爭這些方面入手。”

討論進行得十分激烈,大家各抒己見,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我覺得對於違規企業的處罰不能太輕,否則起不到震懾作用。”

“但也不能太重,不然會讓企業難以承受,導致行業動盪。”

新文一邊傾聽大家的意見,一邊思考著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經過幾天的討論,自律公約的初稿終於完成。但新文知道,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他拿著初稿,一家一家企業去走訪,徵求意見。

“新文,你們這是在給我們上緊箍咒啊!”一家企業的老闆不滿地說道。

新文耐心解釋:“這不是為了限制大家,而是為了讓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大家都能受益。”

然而,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理解新文的苦心。

有的企業聯合起來,試圖抵制自律公約的推行。

“新文,你別自討苦吃了,這個公約不可能推行下去的。”有人在行業聚會上對新文冷嘲熱諷。

新文看著那些充滿敵意的目光,心中一陣刺痛,但他依然堅定地說:“我相信,大多數企業還是希望行業能夠規範有序的。”

回到公司,新文疲憊地靠在椅子上。

小林走過來,遞給他一杯咖啡,“新文哥,別太辛苦了,要不先緩緩?”

新文搖搖頭,“不行,不能緩,我們必須儘快推動這個公約的實施。”

在這個過程中,新文的團隊內部也出現了分歧。

“新文,我覺得我們太理想化了,這個公約根本不可能實現。”一位團隊成員說道。

新文看著他,“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信心,怎麼能讓別人相信?”

他不斷地鼓勵團隊成員,同時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就在新文感到心力交瘁的時候,一位曾經的競爭對手找到了他。

“新文,我仔細想了想,你的想法是對的。我願意支援你。”

新文驚訝之餘,心中湧起一絲感動,“謝謝你,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有了這位競爭對手的支援,局面開始慢慢好轉。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願意遵守自律公約。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在公約的具體執行過程中,如何監督企業的行為成為了一個難題。

新文決定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但小組成員的選拔又讓他犯了難。

“要選公正、有責任心的人,可這樣的人不好找啊。”小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