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公佈了那填補學術空白的遺失篇章後,瞬間在學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原本平靜的學術圈,因為他的這一發現,如同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新文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面前堆滿了各種學術期刊和信件。電話鈴聲不斷響起,都是來自各方學者的詢問和質疑。

“新文,你這次的發現真的可靠嗎?”電話那頭,一位資深學者的聲音充滿了懷疑。

新文深吸一口氣,堅定地回答:“我有充分的證據和研究支援我的結論。”

然而,對方並不買賬,冷冷地說:“證據?你所謂的證據能經得起推敲嗎?”說完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新文感到一陣無奈和沮喪,他知道,這場爭論才剛剛開始。

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新文帶著他的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會場裡座無虛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們都期待著這場可能改變學術方向的討論。

新文走上講臺,開始闡述他的發現和觀點。他的聲音清晰而有力,透過幻燈片展示著各種證據和分析。

“透過對這些遺失篇章的研究,我認為我們對這件古董的歷史和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新文說道。

話音未落,臺下便有人站起來反駁:“你的觀點太過大膽,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學術定論,這怎麼可能?”

另一位學者也緊接著說道:“年輕人,不要以為有了一點新發現就可以輕易推翻多年來的研究成果。”

新文的臉色微微發紅,他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我尊重各位前輩的研究,但新的證據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

臺下頓時一片嘈雜,支援和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有人認為新文是個敢於挑戰權威的創新者,也有人覺得他是在譁眾取寵。

在激烈的爭論中,一位名叫劉教授的權威學者站了起來。他一直是學術界的泰斗,他的觀點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新文,你的勇氣可嘉,但你的研究方法存在明顯的漏洞。”劉教授嚴肅地說道。

新文心中一緊,他知道劉教授的話分量極重,但他還是決定為自己的觀點辯護:“劉教授,我願意聽取您的意見,但我也希望您能仔細看看我的證據。”

劉教授搖了搖頭:“證據是可以被解讀的,你的解讀過於主觀。”

新文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劉教授,我是基於客觀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結論。”

此時,會場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雙方僵持不下。

會後,新文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難道我真的錯了嗎?”他在心裡問自己。

他的好友小明看出了他的困惑,安慰道:“新文,別灰心,你要相信自己的研究。”

新文苦笑著說:“可是面對這麼多的質疑,我也開始懷疑自己了。”

就在新文感到迷茫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學者小王主動找到了他。

“新文,我支援你的觀點,我覺得你的研究很有價值。”小王說道。

新文感到一絲欣慰:“謝謝你,小王,但現在的情況對我們很不利。”

小王鼓勵道:“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一定能說服更多的人。”

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觀點,新文和小王開始重新梳理證據,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他們日夜奮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這個過程中,新文的壓力越來越大。他的家人也開始擔心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新文,別太拼命了,不行就算了。”母親心疼地說。

新文搖搖頭:“媽,這是我的事業,我不能放棄。”

與此同時,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一些學者甚至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公開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