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在成功掌握了新型鑑定技術後,心中一直醞釀著一個大膽的想法——將新技術與傳統鑑定方法相融合,以創造出更精準、更可靠的古董鑑定體系。然而,這個想法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

一天,新文召集了行業內的幾位資深專家和年輕骨幹,在會議室裡展開了一場關於技術融合的討論。

“各位,我認為將新技術與傳統鑑定方法相結合,是我們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文開門見山地說道。

一位老專家皺了皺眉頭,說道:“新文啊,傳統鑑定方法可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哪能輕易和這新技術融合?”

新文誠懇地回答:“老師,我理解您對傳統方法的感情,但新技術也有它的優勢,如果能取長補短,不是更好嗎?”

另一位年輕的骨幹則顯得有些興奮:“我覺得新文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如果成功融合,我們的鑑定工作將大大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老專家哼了一聲:“年輕人,你們就是太急功近利,不懂得傳統的珍貴。”

新文連忙說道:“老師,您誤會了,我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希望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

會議室內氣氛緊張,大家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新文感到有些無奈,但他知道要想實現技術融合,必須先解決大家的觀念問題。

會後,新文單獨找到那位老專家,想和他進一步交流。

“老師,我知道您擔心傳統被破壞,但您想想,如果我們不嘗試融合,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方法可能會逐漸被淘汰。”新文語氣誠懇。

老專家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新文,我不是不明白,只是心裡過不去這個坎兒。”

新文握住老專家的手:“老師,您的經驗和知識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希望您能和我們一起探索這個新的領域。”

老專家嘆了口氣:“好吧,新文,我願意試試。”

得到了老專家的支援,新文信心大增。他開始組織團隊,進行具體的實驗和研究。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技術難題。比如,新技術在鑑定某些特殊材質的古董時,會出現誤判,而傳統方法又無法給出準確的量化資料。

“這可怎麼辦?”團隊中的小李焦急地說道。

新文鼓勵大家:“別灰心,我們再仔細分析分析,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

大家日夜奮戰,不斷調整引數,改進演算法。

新文的妻子看著他疲憊的樣子,心疼地說:“你別太拼命了,也要注意身體。”

新文笑了笑:“親愛的,這是關鍵時刻,我不能放鬆。”

就在大家幾乎陷入絕望的時候,新文突然有了一個靈感。

“我們能不能把傳統方法中的一些定性判斷,轉化為新技術中的定量指標?”新文興奮地說道。

大家按照他的思路進行嘗試,果然取得了突破。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在一次重要的鑑定中,採用融合技術得出的結果與以往的經驗存在較大差異。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融合技術還不完善,還是我們的操作有誤?”團隊成員們開始懷疑。

新文也感到壓力巨大,但他堅信融合技術的方向是正確的。

“我們重新檢查資料,覆盤整個過程,一定能找到原因。”新文穩定大家的情緒。

經過仔細的排查,原來是在資料採集環節出現了一個微小的誤差。

解決了這個問題後,融合技術逐漸成熟。但在推廣過程中,又遇到了阻力。

一些商家對新技術持懷疑態度,不願意採用。

“新文,我們費了這麼大勁,他們卻不買賬,這可怎麼辦?”小李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