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圍棋一事素來視為“閒餘小道”的當今天子,為何會倉促搬遷翰林院?又為何親自為範十段範長後造勢?還是因為想要轉移臣子視線,盡力壓下那場波及整座京城的動盪漣漪?

嚴東吳更是親眼見到溫文爾雅的“四皇子”,把自己關在御書房內整整一宿。等他出來的時候,連大太監宋堂祿尚且不敢靠近,是她不得不親自上前,為其包紮那鮮血淋漓的左手。

小書櫃搖頭道:“監正爺爺說過,人都是要死的,我不傷心。如果不是我還必須要替監正爺爺跟某個人下三局棋,要不然就算我死在那裡,也無所謂。”

然後孩子在心中默唸道,雖然那老頭兒死了,但他的徒弟也許已經出現了。

這件事情,他不會告訴任何人,哪怕是皇后姐姐。

嚴東吳氣笑道:“不許說晦氣話了,你才多大點的孩子,好好活著。”

小書櫃嘿嘿笑道:“我想吃桂花糕了。”

嚴東吳牽起他的小手,走在皇宮內,“那得等到秋天呢,所以啊,更要好好活著。”

翰林院中,當嚴池集走近後,發現氣氛有些微妙,官階最高的陳望與李吉甫站在一旁閒聊著,那個曾經在國子監舌戰群儒的狂士孫寅趴在石桌上,十段國手範長後在為其詳細覆盤。

嚴池集本來都已經停下腳步,突然發現形單影隻的宋恪禮朝自己笑了笑,嚴池集會心一笑,走上前去。

祥符二年春,這一日,這座小院內,有六人。

陳望,孫寅,宋恪禮,範長後,李吉甫,嚴池集。

第153章死在更南,死於更北

幽州長庚城三里外的一座驛站,一位披有厚裘以御風寒的年輕人站在路旁,身邊站著個孩子,正蘸著口水翻閱一部泛黃書籍。北涼道的驛路兩側多植槐柳,但是這條驛道卻有些不同,只有“知閏知秋”的梧桐。據說這裡頭大有講究門道,當年大將軍徐驍封王就藩,長庚城的富豪為了討好這位號稱殺人不眨眼的人屠,專門換上了近千棵綠意森森的梧桐樹,只因為世子殿下的名字裡有個鳳字,“鳳非梧桐不棲”嘛。可惜大軍繞道繼續西行,徐驍根本就沒有入城,讓那些割肉的豪紳一頓好是尷尬,不過隨著世子殿下世襲罔替北涼王后,新涼王的心腹皇甫枰又升任幽州將軍,成了長庚城的主人,於是那些老人就樂了,隔三岔五就跟後輩們炫耀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先見之明,去年懷化大將軍鍾洪武坐鎮的陵州官場翻天覆地,幽州卻得以相安無事,這些個老頭子就更是得意非凡了,而且皇甫枰也的確對這撥老人的家族頗多照拂,時下長庚城就有一個“溜鬚拍馬,二十年都不晚”的有趣說法了。

遠方驛路上揚起陣陣塵土,馬蹄聲越來越近,年輕人收起思緒,當為首一騎身穿北涼境內罕見的紫袍官服,要知道京紫不如地緋,說的就是紫袍京官的權柄不如身穿緋袍卻能牧守一地的地方官員。那位封疆大吏翻身下馬就要下跪時,年輕人笑著擺手道:“急著趕路,免了。上車說話。”

來者正是幽州將軍皇甫枰,能讓他跪拜的當然也就只有北涼王徐鳳年了。兩人坐入馬車廂內,徐鳳年的大徒弟餘地龍小心翼翼收起那本冊子,做起了車伕。揹負長匣的劍道宗師糜奉節和腰佩涼刀的死士樊小釵,這兩位高手分別護駕在馬車左右。徐鳳年跟皇甫枰相對而坐,只是一個隨意盤腿,一個跪坐得一絲不苟。皇甫枰請罪道:“讓王爺久等了。”

徐鳳年沒有說話,皇甫枰也清楚那套官場應酬只會讓眼前這個人反感,立即說道:“根據最新諜報,滲入幽州境內的蛛網提杆、捕蜓郎和捉蝶侍都已斬殺殆盡,北莽江湖高手除了六人不知所蹤,也都處理乾淨,其中策反兩人,其中一人用以釣出那六條漏網之魚,其中一人用作暗棋遣返北莽。”

徐鳳年點了點頭,他並不會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