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她只要接受了你,就會特別好,加油哦。”
劉晨點了點頭。
劉晨進去的時候,王萊已經一臉嚴肅地坐在那裡,不停翻閱著幾本書,大概是查資料。
“這次的課程是,電影到底是什麼?”
很顯然,劉晨也是認真研究了一翻,自信地說道:“電影最初被認為是一種造型藝術。”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位電影理論家、定居於巴黎的義大利詩人卡努杜,在1911年發表的《第七藝術宣言》中,認為電影是動態造型藝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佛裡伯格在1918年寫的《電影製作法》中,認為電影就是繪畫式動作的單純再現。”
“電影家的主要課題不僅要產生作用於眼睛的效果,而且,要產生透過眼睛的效果。隨後,他在1923年發表的《銀幕上的繪畫美》中說道:我是把電影當作畫來欣賞的。除了作為畫以外,不可能作為任何其他東西來欣賞。”
“嗯,因為那時候還是默片時代,普遍把電影當做一種特殊的繪畫技術。”王萊點了點頭,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提示道:“電影除了是眼睛的藝術之外,至少還是耳朵的藝術,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電影就變成了視聽結合的藝術。”
“不管怎樣吧,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理論上的電影技術。”王萊不得不打斷了劉晨的講述,她對電影一直很瞭解,年輕的時候也有偉大的夢想,所以當初聽到劉晨說出他的夢想的時候,雖然聽起來確實很虛妄,但是她能感受到小夥子的執著,心裡有份感動。
王萊可以說是文藝女青年,但是卻也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近年來,她看待電影的角度更加實際,她對劉晨的培養,已經不僅僅想讓他成為一個電影學院優秀的學生,而是希望他真的能夠實現他所說的夢想,甚至是妄想,那麼就要腳踏實地談電影。
其實,劉晨也拿不準王老師到底讓他準備哪方面,他本人對這種太過理論的東西並不喜歡,但是又不得不準備一下,畢竟王老師在電影學院就是教理論。
王萊接著說道:“電影畢竟是感性跟理性的結合,是藝術,又不僅僅是藝術,想要真正成為偉大的導演,唯藝術論最要不得,那隻能成為拿獎的導演。”
王萊的話,劉晨聽了大為詫異。
要知道電影學院是最崇拜大師的地方,多年來的校風使得這個學校的師生自矜自傲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電影理論研究水平世界第一,在學生們眼裡最紅的演員、導演,無論多牛也不值得去要一個簽名。
現在王萊,作為一個教授電影理論課的老師竟然批評那些電影家所提出的理論,簡直不可想象。
看劉晨表情,王萊就知道他在想什麼,重磅炸彈繼續丟擲:“我們華夏在國際上著名的導演張一謀拍了一部《活著》,被很多影評人認為是華夏最好的電影。”
王萊擲地有聲地說道:“我本人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多麼偉大的電影,我讀過《活著》的小說,如果改編後的電影還沒有小說讀起來感人,那麼這部電影是失敗的,只能說偷了一個好的故事,電影語言和技巧都沒什麼突出的地方,那就僅僅是把這部小說用電影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劉晨在思考她的話。
“所以你看張一謀的電影就明白了,如果故事好,電影就好看,如果故事一塌糊塗,除了畫面美觀壯麗以外,電影也一塌糊塗,這種完全靠劇本的導演,只能說具備了熟練的電影語言轉換能力。”王萊接著說道,“電影,是拍給普通觀眾看的,而不是為了給專業人員去評獎的,我今天首先要告訴你的就是,不要迷信大師,也不要人云亦云,謙虛學習的同時更要堅持自己。”
劉晨一時都不知如何接話,王萊告訴他的話語跟他心中所預期完全不同,而他更加敬佩她對電影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