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怎麼就不行呢5(第2/2頁)
章節報錯
災家人都平安喜樂一百歲,我希望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不被俗世束縛,再往大了說我希望祖國繁榮昌盛國富力強,希望全世界都和平啊,如果有一個億,我是會大大方方捐出去九千五百萬的……等下,捐出去九千萬吧,怕我兒子結婚的時候他親家那邊要他在新街口買房。
只是在要如何來實現我的願望這個選項上我選擇最穩妥保險的打工人模式而已。
腳踏實地破萬難呀,窮則獨善其身呀,我要生活呀,我要一步一個腳印啊,我要先飽暖了才能思富貴發達呀,往前一步走我很有可能倒退三十年啊……
小路子:咱為啥一輩子都打工呢,因為(窮)思維在這兒,因為父輩和周圍都是打工的,基因和成長環境中養成的性格雖然說起來玄乎,但事實如此,慫的人一輩子慫,打工的人第一反應還是打工。
第二個還是思維問題,一個廚師有了本錢首先會想要在哪兒開家自己的飯店當老闆,一個理髮師出了徒首先會想如何能自己也開一家理髮店當老闆,離了職的醫生出去開私人診所,退了休的老師出去辦教育機構,同理一個從不去娛樂場所的,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主婦不會突然想要開一家ktv或者酒吧,一個幹了半輩子工地的泥水匠也不會大半夜做夢想要開一家蛋糕坊,一個大字不識種半輩子地的農民更不會去網上開一家能把紅薯賣到國外的網購店。
我的意思是大機率上,人更多隻會在自己熟知的領悟裡折騰,而不會突然眼界大開,轉型轉性,去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裡大放光彩,性格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固定了的,思維和技術也是,即便錢多燒著玩兒,也是在熟知的地方對著熟悉的方向,何況大部分人都窮的叮噹響,例如李某這樣胸無大志還一身負債的,雖然嚮往很多,可去無限的陌生領域無從下手,在有限的熟悉環境依舊理不出頭。
至於興趣愛好和特別擅長那是另一回事,可人生這樣漫長而苦澀,大部分人總是從家裡,學校出來就開始打工,打幾十年的工,逐漸變成只會打工。
除非中間出現變異,突然開闊了某個眼界,比如李某的釣魚副業:“感覺釣魚這個,真的還可以啊,釣魚這個,真有不少人痴迷啊,而且是真捨得花錢啊,真有利潤啊。”
:()我剛中了五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