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就算我說想買一百萬斤,價格方面好說這樣的話,他們也攤開雙手錶示愛莫能助。
根據米鋪老闆們說,他們的糧食都是從幾大米糧行那裡拿的,大米糧行對他們銷售大米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只讓他們賣的米夠周圍的街坊鄰居食用,多一些可以,但如果超過很多,是絕對不會賣的。至於說什麼趁機拉高米價,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米糧行不會給你那麼多的大米不說,他們還會直接讓官府將這些抬高米價的商人們抓起來,毫不手軟的流放南洋。我聽得連連搖頭,媽的,要是我們流風國的商人都這樣為老百姓著想,又哪裡有今日之災呢?
既然小的米鋪買不到糧食,我問明瞭路後,徑直就來到了江南三大米糧行之一的“潘氏米行”。
之所以找“潘氏米行”,是有原因的。
“潘氏米行”這幾年來迅速擴張,特別是趁著“雲帆堂”的失誤,努力擴張成排行第二的江南米糧行,證明了他們有著強烈的上進心。
通常,強烈的上進心用另一個詞解釋就是:野心很大。和這種野心很大的商人打交道,大量的金錢就可以打動他們。
“潘氏米行”位於蘇州城中心城區的邊緣,他們有著五個巨大的倉庫,倉庫周圍圍起了一圈的三層小樓,這就是“潘氏米行”的總部。江南的治安很好,但對於米糧大事也沒有放鬆警戒,在“潘氏米行”的周圍,到處都有巡邏計程車兵。據說到了晚上,這裡的戒備更加森嚴,要是有什麼人敢擅闖禁地,保證是有來無回。
“潘氏米行”的店面很大,幾個入口周圍都圍滿了馬車,不斷的有倉庫的搬運工將一袋袋大米運出來,讓米鋪商人們運走。
每個米鋪商人點清數目後,都會把一張單據遞給旁邊的管事,管事確認無誤後,才揮手讓外面的米行保鏢們放行。
這些大米的領取地點,就是那一個個敞開的大店面了,這裡就是“潘氏米行”對蘇州城外五百萬居民出售大米的地方。
蘇州城非常的大,人口就有三百萬,而所謂的蘇州城外,只是指蘇州城外五十里以內的人口,這部分的人就有三百萬之多,他們其實和西涼城外的那些農民一樣,生產著吃穿住用等各種生活用品,提供給蘇州城裡的人。
蘇州的地價太高,很少有人拿土地種糧食的,大多數都拿來種花、種茶樹、種桑樹、飼養各種家禽、做瓷窯:…?這些無論哪一樣都比種糧食值錢。故而就算是在城外,大家也沒有多少糧食,全賴各個米鋪供應。杭州和揚州的情況也和蘇州差不多。不是說江南是魚米之鄉嗎?怎麼這裡的人都不種糧食?誰說不種了?
在一些寬廣的、河道交叉的平原上,江南至少有五千萬畝的土地專門種植各種糧食,包括大米、玉米、紅薯等等幾十種糧食作物,這些土地都控制在江南總商會的手裡,每年都統一僱人專門種植,別說這樣一來不但使用的人力少,產量還能有大量的提升。
江南的糧食不僅僅供應江南,北方京城還有許多貧困的州縣,糧食都會從這裡運出,很多時候,皇帝和朝廷都很願意讓江南用糧食衝抵稅賦,畢竟對於他們來說什麼都不重要,但糧食一定不能沒有。
江南的商人們也樂得如此,在他們來說,別說這五千萬畝土地的糧食夠用,就算沒有,他們也會去海外的海島購買糧食回來,充當稅賦。因為航海所帶來的利潤遠遠大於種地帶來的利潤,商人們都很聰明,何必舍大求小呢?
每天,米鋪商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原因倒不是生意有多好,而是各大米糧行為了控制囤貨居奇,每次只賣給他們最多三天數量的大米,不過米鋪商人們也沒有多大的反感,畢竟這樣的話,所需要的資金就少了許多嘛!
我走進一個稍微空閒一點的櫃檯,一位拿著算般在劈里啪啦計算著的掌櫃,馬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