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私密馬賽!”

十幾個身著盔甲的東瀛將領跪在地上,以頭搶地謝罪。

上位之上,一相貌平平但隱隱有鷹顧狼視之態的中年男子臉上怒容未消,目光掃視著下方眾人:“第一軍小西行長、第三軍黑田長正呢?怎麼沒來!”

總軍師宇喜多秀家面帶悲痛開口道:“將軍!小西行長、黑田長正二人領兵三萬,於谷山圍攻明軍山東都指揮使胡宗憲部,不料明軍鎧甲、兵器遠勝我軍,遂落得慘敗!

後在撤退時被胡宗憲麾下一員小將領軍圍堵……二人陣亡!

我軍三萬將士……也全都玉碎殉國了!”

豐臣秀吉出身貧寒,雖是人傑,但終究缺少戰略眼光。

其實在忠州一戰後,朝鮮軍隊主力就已經幾乎被全殲了,拿下朝鮮也只是時間問題。

可豐臣秀吉太狂妄了!狂妄到將大明視做與朝鮮同等的對手,一路不顧戰線拉長,後勤的壓力,肆無忌憚的挺進。(感興趣的可以搜一下資料,戰線拉的相當抽象了。)

甚至還妄想分兵跨越鴨綠江進攻女真,結果毫無意外,被女真一個部落打的和孫子一樣,只能退回鴨綠江南。

也正是因為這種離譜到極致的大戰略,還有不顧後勤壓力的戰線。所以被李如松抓住機會。

親自領精銳直扎開城、又命一萬將士進駐淮陽附近,兩座城池相互拱衛,拉起一道封鎖線。

封鎖線以南,只守不攻,抵禦日軍。

封鎖線以北,則命麾下部將層層遞進,圍剿北部日軍。

雙方交戰僅僅不到三個月,日軍就已經陣亡了近五萬人!

封鎖線以北的守軍更是全軍覆沒。

豐臣秀吉手下九大軍團,第一、第三軍團全軍覆沒。

第四、第五也被李如松打至半殘廢狀態。

水師方面,李如松任命朝鮮方面李舜臣為水師參將。李舜臣熟悉朝鮮附近水勢地形,不斷騷擾日軍後勤,不時抓住機會聯合明朝水軍進行攻擊。

日本方面的水軍損失慘重,後勤方面補給也越發的困難了。

“將軍,我們不是大明的對手!東方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國度一直都在,從來沒有消失過!我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退兵吧!將軍!”

李如松五萬打他們十六萬和打孫子一樣,要是等大明動怒那就全完了。

東瀛方面拉起這十六萬軍隊,幾乎可以算是舉國之力了。

而且豐臣秀吉之所以劃分九個軍團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因為這些軍團實際上是九個軍閥,軍團麾下計程車兵大多都是他們自己計程車兵。

為了供養這十六萬士兵,整個東瀛國幾乎可以說是耗盡了國力。

豐臣秀吉癱坐在座位上,揮手示意眾人退下,獨自一人坐在座位上不知道在想什麼。

……

同年七月上旬,這場聲勢浩大的朝鮮戰役,以明軍絕對的優勢而取得勝利。

豐臣秀吉遞交降表,代表東瀛再次向大明稱臣。

朝鮮王則是申請舉國內附,但卻遭受全國王室貴族一致反對。

加之一些其他原因,隆慶帝也駁回了這個提議。最終加封朝鮮王為忠明郡王,賜大明郡王蟒服。

李如松升任興復留守司正留守,為正二品實權職位,授武勳上護軍。封一等忠烈縣伯,其餘賞賜若干。

孫承宗升任太子少傅,加授資德大夫,授文勳正治上卿,其餘賞賜若干。

除了以上兩人外,整場戰役中,也湧現出不少勇將立下赫赫功勳。

如盧象升、胡宗憲,以及年輕小將戚繼光等等。均有封賞。

這一戰,也確確實實震懾了諸邊小國,讓他們見識到了什麼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