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沙皇聽說了這件事後,迅速表示了對奧斯曼的支援,但並沒有直接答應,而是選擇了繼續觀望。

自己的作用一眼就能看出來,無非就是給奧斯曼人打工當肉盾,但當肉盾亦有風險。

西邊的波蘭人和瑞典人的態度尤為重要,起碼不能同時一擁而上對自己宣戰,否則自己就裂開了。

因此,俄羅斯沙皇打算更進一步,敲詐一下奧斯曼,要求其與自己結成同盟的同時保證自己的獨立性,避免自己被西方的敵人圍攻。

當然,與奧地利的交易也是記錄在冊的,奧地利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矛盾在上一次大仗中早已埋下了,實際上波蘭和奧地利的矛盾也不比自己小。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儘管朋友與朋友是敵人。

於是沙皇等待幾天,從安卡拉傳來好訊息,奧斯曼帝國願意以自己的名譽保證俄羅斯的獨立性,以換取俄羅斯在伊斯蘭世界內戰中出人出力。

有了兩個奧皇的保證,那麼俄羅斯沙皇也沒有任何擔憂了,在表示需要半年時間擴軍備戰後,奧斯曼蘇丹也及時利用了自己為數不多的外交關係與俄羅斯結成同盟。

史稱“雞毛同盟”。

這個同盟的可怕之處在於兩國無窮無盡的人力,廣闊的領土使得別人打起來十分困難,也在單機中非常令人唾棄,無論自己玩的是什麼國家。

但這裡目前依舊勝算不大,因為地形的原因,也因為經濟的原因。

波斯帝國有還可以用的波斯貿易節點,莫臥兒也是坐擁印度大量貿易節點。

而著名的君寶貿易節點沒有君士坦丁堡,諾夫哥羅德節點被無數國家偷錢,因此只能被迫擴張,暫時去找一些商業共和國去幫自己貿易一下。

奧斯曼蘇丹就找到了只剩下一座島的威尼斯總督,讓其利用其特殊的貿易城市機制幫自己倒貿易,自己也因此給予其保護。

只能說在貿易面前,兩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雖然威尼斯總督經常神經失常,害怕奧地利入侵自己,又轉頭說撒丁要入侵自己,哪裡有這麼多人要入侵威尼斯島呢?

蘇丹不再理會威尼斯總督的求救,反而開始逐步將部隊部署在土波邊境,像鋼絲劃線那樣將各個軍團分開,30k佔一個地塊,後續炮兵準備支援攻城。

1551年初,奧斯曼蘇丹成功在瓦拉幾亞地區種出思潮並貸款接納,隨後開始瘋狂貸款應對日益增大的軍費。

3月,蘇丹科技進步,成功靠領國給予的大量科技花費減免追上了軍事科技,耶尼切裡們開始歡呼雀躍。

5月,俄羅斯沙皇宣佈完成戰爭動員,依靠之前差點過期的復仇主義buff貸了更多的款,意在大吃一口波斯。

6月,蘇丹召見波斯大使,向起遞交了宣戰議程。

7月,珊珊得知訊息的莫臥兒皇帝緊急調轉兵力前往波斯地區準備回防,這一舉動也被蘇丹認為是戰爭行為,並同樣對其宣戰,防止其已讀不回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