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而且由於給予了魯塞尼亞人和白俄羅斯人的特權,導致自己想傳播天主教教義都傳不動。

誰叫立陶宛授與了其正教會的自治權呢?

破解方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破而後立。

透過不再接納魯塞尼亞和白俄羅斯文化來裁撤教會特權,優先開宗教理念組用幾十年時間傳教,然後再接納斯拉夫人,那麼立陶宛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家。波蘭也因此不用頭疼聯邦之後的民族宗教問題了。

在這個時代,宗教問題遠比民族問題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以後的宗教改革時代自己的國力。

原本立陶宛就希望依靠波蘭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徹底擺脫困難,然而在被聯統後立陶宛也看清了波蘭的真面目。

貴族問題,自治度問題,每一個都是不比立陶宛宗教問題更差的問題。

立陶宛本來還想破而後立,透過波蘭翼騎兵的力量在未來幾十年內平叛斯拉夫哥薩克的叛亂,等待傳播宗教時間呢。

結果你告訴我自己被限制了軍隊規模和數量,一切還要看這坑爹的貴族議會的決策。

那真是沒救了。

立陶宛人也不再期盼波蘭能幫上自己什麼忙,而是希望透過擴大自己的本土力量,也就是擴大波羅的文化的力量來與國內80%的斯拉夫文化抗衡,形成權宜之計。

(立陶宛是波羅的文化組,該文化組可以接納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羅的等文化。)

而北部的利沃尼亞騎士團就是立陶宛最好的選擇。

但苦於自己是波蘭的聯統國,無法主動對別人宣戰,所以需要看波蘭國王的意見。而波蘭國王也希望能提高未來聯邦的實力,也欣然接受。

於是雙方首先開始了軟實力試探,也就是利用外交官支援叛亂,幾個外交官一起上更有效率,就一直利用叛軍消耗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實力等。

從結果來看,反饋還是不錯的。至少能一直看到利沃尼亞騎士團招募軍隊和僱傭兵團,消耗對方的人力和軍隊數量。

而缺點就是時間過於久了,就連東邊的莫斯科和北方穩紮穩打的瑞典都緩過神來相繼注視著這裡,默默宣告著自己的利益。

“該死,這瑞典人怎麼不去宣稱挪威王位轉來與我們爭奪利沃尼亞了?”

立陶宛大公和波蘭國王對此感到不理解與憤怒,顯然瑞典的加入給他們施加了壓力,事情似乎有些超乎預料了。

莫斯科大公國的外交行動是可以很好理解的,波蘭立陶宛也不打算放過他,畢竟這時候莫斯科還不如自己。

但如果是他們兩個聯合起來對自己發難呢?

波蘭立陶宛與莫斯科有矛盾,也與瑞典有矛盾,不過區別是大還是小而已。

眼下波蘭立陶宛作為一個表面上的整體,至少比瑞典和莫斯科兩個獨立個體要強許多,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所以波蘭立陶宛才更加害怕瑞典隨意倒向對方。

還有國內的大量矛盾,這使得波蘭立陶宛不敢出全力進行一場列強之間的戰爭,否則打完這一場將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不過害怕歸害怕,嘴上的強度可不能落下。列強最忌謂的就是明面上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對手,不然牆倒眾人推,一波給自己送走。

所以這就是波蘭之所以多次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還要對某些地區進行強力宣稱的原因。

留時間與金錢投放於國內矛盾,直到萬不得已不能進行一場百害而無一利的戰爭。

波蘭在看到瑞典投放利益的時候也沒有主動去聯絡,他雖然不在意北利沃尼亞-愛沙尼亞的土地,但是面子還是要的。

波蘭國王在賭,既然瑞典一樣對利沃尼亞騎士團擁有領土宣稱,那麼不為何和波蘭一起瓜分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