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典》,《康熙字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編修的。儘管有了官方字典,但很多字還存在異形、變形、借用等諸多變化,本就需要修治,陳元龍等儒士一直存著“簡字正意”的宏願,如今終於有了一展抱負的地方。
“官字”或者“正體字”之下,不管是軍文,還是商文,或者是地方衙門裡的“吏文“都對很多字有自己的簡化。隨著經濟的活躍,資訊量的增加來往文書的繁複,這些簡化字必然會在社會里擴散開,而段宏時等人所作的工作是規範和引導自發的簡字運動。
相對於李肆前世,英華這波文字運動,雖也是簡體字,結果卻跟前者有很不同。直白說,簡化得不多重點是將繁難的常用字簡掉,更大的作用是進一步統一了文字,將民家自發興起的雜『亂』簡字運動從國家層面組織了起來。
“這個字是怎麼回事?”
但李肆在段宏時和陳元龍很快就拿出的《聖道字典簡版》裡,發現了一個怪模怪樣的字。
這是一個“繁化”字,“肆”字頭上多子個寶蓋。
“這是給陛下專用之字……”
陳元龍忐忑不安,這是在要求皇帝改名,忌諱很大。
“避諱!?”
李肆卻是明白了,關於他名字的避諱,之前的作法是將“肆”字右半邊那一豎停在一橫上,而不破出來,這是他他跟朝堂讀書人所作的妥協。但實際民間卻自行其是,寫到“肆”都各有一套避諱之法。賬冊的數字大寫,以及“肆無忌憚”的“肆”都加上各種偏旁部首,反正大家一看都知道是這字,而且是為了避皇帝的諱而變的。
李肆就是不想讓這種事存在,今天大家知道這字是什麼來歷,以後大家就當這字就是這麼寫的,歷史就是這麼變的。
華夏文字的變化,也都是由很多政治變遷而引發的。有些字,如果能理清它的變化,幾乎就能看出千年歷史的脈絡。可問題是,很多史料都遺散了,大部分變遷都已搞不清楚,大家只好傻乎乎照著寫,很多繁複的字就是這麼來的。
如今陳元龍來這麼一出,是另一條思路,想讓李肆“改名”,由此讓民間不再避諱“肆”字。相信段宏時還在慶幸早早給李肆改了名,如果還叫“李四”那麻煩可就大了。
皇帝要給自己皇子取冷僻名字,為的就是日後為帝時,民間避諱不至於太麻煩。
“朕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這個字,怎麼不能變!”
李肆毫不妥協,加個寶蓋算什麼事……
“可陛下不改,民間就不能用此字。”
陳元龍還在堅持,不能用“肆”字,對大家來說可是絕大麻煩。
“為什麼不能用!?要避諱,就只避雙諱。”
李肆趕緊丟出了他早就想好的解決方案,趁著這股文字運動的大『潮』,改掉避諱的傳統。陳元龍呆了片刻,歎服而拜。
就在南面大張旗鼓地搞起簡字運動,甚至皇帝還把名字還給了民間,從此帝王只避雙諱時,北面紫禁城裡雍正的硃筆正急速揮灑著,像是一刀刀劈得人體血肉四濺。
“查嗣庭,凌遲!”
“查慎行、查嗣粟,外加查家所有十六歲以上男丁,一併處死!”
“妻女並十六歲以下幼子發配寧古塔,與邊疆有功之臣為奴!”
寫完諭令,雍正眼角瞟到那本《錐止錄》,冷哼了一聲。
他恨恨地暗道:“敢在文字上砍朕的頭,朕砍了你全家的頭!”
第五百八十章 輪迴的一甲子
() MM查家蒙難的訊息很快傳偏江南,江寧滿城也都知道了,城中一間小客棧的大堂裡,食客們壓低著嗓子,都在討論這件事,一個儒衫漿得灰白的讀書人拍案叫道:“天理昭彰,報應不爽!查家有今日,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