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創作談(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實際上是一個長篇的結構,還可以接著往下寫。
但季宇寧的這句解釋,不知道怎麼寫下去了,讓大家全都無語了。
是啊,這句話說的太有道理了。
接著就是說他的那篇我曾經生活的地方了。
“剛才吳泰昌同志問我,這篇小說中的生活場景是在淮河邊,還是長江邊?
那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其實我插隊的地方是在淮河流域,我曾經去過皖省的沿江地區,但對於那裡的農村生活,只是浮光掠影般的看了一下,對於沿江的城市我倒是很感興趣。
小說中描寫的,實際上很多都是我插隊地方的生活,為什麼要把它向南平移到長江流域呢。
那是因為我15歲插隊,一直到21歲,這6年,就沒有見過我的母親。那個期間我的父母也下放了。
我把長江看作是母親河,所以小說裡有一句詩,我們活著,像長江一樣年輕,我們活著,像長江一樣古老。
另外茹主編說,她看完了這篇小說,有一種渾身冰涼徹骨的感覺。
確實是這樣,我寫完這篇小說,我自己都有這種冰涼徹骨的感覺。
這是我第2次有這種感覺了。
第1次,是我在剛上初中的時候,看到寫王靜安先生在魚藻軒前投水的內容時,我就有這種感覺。
當時是設身處地,為國家為民族的前途。
而我代入到這篇小說所描述的那個時代,是為了個人的命運和前途。
當然我寫完這篇小說,我也覺得太冷了,所以後面又綴上一篇微型小說,就是那篇給兒子。
因為我想未來會很好的。未來的下一代應當知道我們這一代的經歷。應該要體會一下我們經歷的所有一切。
另外,就是這三部作品是一個系列,我覺得如果缺了最後一部作品,那就是不完美的。”
季宇寧說完以後,主持人張主編又追問了一個問題。
“小季剛剛說到的這三部作品的創作時的想法,我覺得說得非常深刻,對於我們大家會很有幫助。
我聽了也很有收穫。
我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季你對於文學創作有什麼想法和體會?或者說你覺得自己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有什麼特點?
我覺得這是一個純文學的問題。”
“對於文學創作,這個題目有點大。
現在的我來回答,或者我來談,我覺得有點兒力所不能及。
但我的體會是:思想充實,精力充沛,是為氣盛,語言講究準確,這是唯一的要求。
我在寫詩也好,寫小說也好,或者是寫散文,寫電影劇本,寫歌曲,我都是喜歡構思以後,一氣呵成。
這就是我說的氣盛。
語言準確呢,除了本身的原意之外,我還考慮了一些方言的問題,因為我從小由於家裡面的因素,會說東南地區的很多方言,長大以後也學了一些南腔北調,所以我覺得方言,對於小說的創作,對於不同語境,對於不同地區的人物的描寫,是很有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