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誇他這出話劇寫得好。

“夏導,這出話劇寫了十幕,和去年的萬水千山是一樣的。

我總覺得場次還是有點多了。

其實我覺得最適合咱們人藝的話劇,就是茶館那樣的。

另外場次最好也是三幕的。”

“行啊,小季,以後你再給我們寫一出三幕的戲。

咱們要求也不高,像茶館這樣的戲就行。”

這要求還不高。

這夏老爺子還挺幽默。其實人藝的所有人都比較幽默。

今天還是重點場次的走排,他和英叔坐在臺下,英叔就是這出話劇的實際的導演,他負責來排這出話劇。

夏導也在旁邊觀看。

排練中,英叔這個導演經常喊停,並加以指點。

“停,韓善續,你演的趙一彪,那是一個將軍,你不能露出來那種街邊混混的意思。

來,小季,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你這個大編劇也說說。”

“韓老師,這個趙一彪啊,他是既有草莽人物的性格,啊,也有一些軍人的氣質。

在這出話劇裡的幾乎全部場次中,他每次出場都是在裝。裝上流社會的人物,裝文明人,但是呢,又總是遮掩不住他自身的淺薄、粗野和貪婪。

我覺得您可以體會一下,比如說咱們全院人都喊您韓首長,你想想那感覺是什麼樣子的。”

季宇寧的話,讓臺上臺下都笑起來了。

這個時候的韓善旭才40歲出頭,他是人藝第一屆學員班培養出來的。

季宇寧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8年以後那出話劇天下第1樓裡面的羅大頭。

這才是他演的最出色的角色。

說實話,趙一彪這角色真有點兒不太適合他。

說著話,他看見朱旭和林連坤也坐到了旁邊。

這兩位和他英叔年齡差不了多少,也幾乎是同時進入人藝的。

所以,季宇寧也得喊這兩位一聲“叔”。

這個時候,這兩位還沒有出名,基本上都是演一些小配角。前世這兩位真正的成名之作,是1980年他們首次挑大樑共同主演的話劇左鄰右舍。

話劇左鄰右舍的格局和老舍的茶館相似,是一幅社會風俗畫。其內容不是集中於一人一事,而是散射到一個生活面上。

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劇本。在塑造人物上有較大突破。而且這還是一部能夠表現出對老舍先生師承關係的作品。

季宇寧前世看過這出話劇,三幕戲分別寫的是76年、77年和78年這三年的國慶這個日子。

這時,他覺得自己下一出話劇的劇本也有了。

距離1978年的國慶也沒幾個月了。

前世這出戏的劇本是創作於1980年的年初。並在1980年8月20日進行公演,獲得巨大成功。

這一世,他覺得這部話劇在78年的12月就可以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