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富民(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楊崢也動過這個心思,把煤炭變得像鹽鐵一樣朝廷私營。
考慮一番後,還是放棄了。
《禮記·大學》有云: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意思是朝廷不與百姓爭利,爭利多了,貪、官汙吏就會趁機聚斂。
朝廷吃大頭,貪、官汙吏吃小頭,百姓只能窮的喝西北風了。
“關中久戰,百姓這幾年才遷徙過來,能有一份營生不容易,你們錦衣衛非但不能搗毀,還要監督起來,避免煤礦落入當地豪強手中!”
藏富於民,人口自然就上來了。
再說大秦也不差這三瓜兩棗的,百姓有了錢,就會提高生活水平,商業就會興起,經濟也就搞活了。
商君書裡強國弱民那一套楊崢不屑為之。
朝廷與百姓絕非對立關係。
百姓富強了,沒人願意提著腦袋造反,民間就會安定,社會滾滾向前發展,國家自然就會強大,老楊家的統治就會越發的穩固,這是一個正向的反饋。
“唯!”趙阿七一臉疑惑,以他的腦瓜子,還想不通其中的關聯,不過還是忠實的執行了。
這也是楊崢最看中他的地方,忠心耿耿,執行自己的命令從來不打折扣。
錦衣衛是把好刀,但作為工具,太有自己的想法,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市面上官煤有人買,私煤價格低,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
楊崢讓官府提醒百姓,用這東西取暖時,一定要通風,否則會中毒。
民間的創造力是無限的,百姓家中居然出現了壁爐、地炕,煤餅能燒,木頭、牛糞也能燒,大雪天裡,家中暖洋洋的。
關中已經很少有大規模凍死人的事情發生。
河北也趨於穩定。
馬隆坐鎮幽州,往年的襲擾早就不見蹤影,鮮卑、烏桓噤若寒蟬,不斷上表稱臣,很多部族乾脆內遷。
不過遼東還被慕容、段氏、宇文、高句麗霸佔著,絲毫沒有退還的意思。
不斷上表稱臣請求冊封,其實就是讓大秦承認他們佔領的土地。
楊崢當然不會同意,遼東有大量漢家子弟,不可能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送給他們,成為異族崛起的本錢。
當年毌丘儉東征,以少量兵力一直打到遠東濱海地區,將高句麗併入幽州玄菟郡,還將朝鮮半島嶺東濊貊地區,東南辰韓國領土,也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不僅收復漢四郡全境,還拓地數千裡,是中原王朝歷史上在東北打的最遠的一次。
可惜司馬懿遷徙遼東漢民填河北,造成遼東人口不足,能打下來,卻守不住,鮮卑三部趁虛而入,高句麗殘餘勢力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