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新打造的破甲箭。”

工坊之內,樊鐵夫捧著一支弩箭呈上,箭頭呈三稜狀,比尋常弩箭稍重一些。

楊崢接過,熟練的上弦,瞄準五十步外的鐵甲。

弩手上手快,穩定性高,尋常士卒兩三天便可上手,十幾天便可速成。

“休”的一聲,鐵甲應聲而破。

“不錯!”楊崢讚了一句。

提升的不僅是箭,弩也進行了改良,扳機採用青銅鑄件,大大增加了準確性。

連續發射三四十次,各種故障就會上來。

楊崢提升工匠地位,採取追責制度後,秦國的軍械越來越精良。

每一把刀,一把弩,一支矛,一件盔甲上都會刻下製作者的姓名。

如果出現問題,會追責至工匠。

輕則當眾鞭笞或者罰俸,重則流放,因此沒人敢在軍械上偷奸耍滑。

很多匠人極其重視名聲。

一輩子都是幹這個的,幾代人的傳承,把招牌和名聲看的比性命還重。

雖然壓力大了些,但待遇卻極高,按照技術的高度,享受十二轉勳功同等的賞賜。

有錢有田還有地位,最關鍵不用腦袋別褲腰帶上去戰場玩命。

工匠成為很多平民子弟的首選。

一些考不上科舉的庶族文人也加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素質。

楊崢還定期培訓,讓一些等級高的匠人言傳身教。

但凡對工藝有所改進,朝廷會大力賞賜。

匠士之上,全部是漢人,羌人、匈奴、鮮卑大多隻會一些初步的工藝,如打鐵、鍛造、剝皮等等,但漢人工匠能凋刻、提純、萃取等等,還能改進工藝。

楊崢覺得能打破王朝興衰規律的,只有生產力。

漢魏能碾壓周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一方面固然是將士的勇武,另一方面則是生產力高於周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楊崢一一檢視了其他兵器。

新式斬馬刀、長槍、盔甲等等一應俱全。

“東西有了,但產量也要跟上。”秦國正在擴兵,裝備也要跟上。

披甲率一直是個重大問題。

這年頭有一身皮甲就算精銳了。

楊崢目標是百分之五十鐵甲率。

“陛下放心,臣已下令日夜趕工,分為兩隊,白日一隊,晚上一隊!”樊鐵夫道。

這麼卷的嗎?

楊崢感覺自己就像某些畫大餅的老闆……不知不覺有了罪惡感。

“工坊所有人俸祿加一倍,每日三餐,頓頓有肉!”

“謝陛下!”樊鐵夫激動道,“臣必定會鞭策他們,讓他們就住在工坊,每日睡三個時辰,其他時間全部加緊趕工!”

他孃的……

楊崢心中暗罵了一句,盯著這廝的地中海禿頭,用得著這麼玩命嗎?

感覺這廝跟後世某些狗腿子極為相似。

這事勸也不好,不勸也不好。

“算了,你看著辦吧。”楊崢再說下去,這廝搞不好就把九九六、零零七提前弄出來了。

除了兵器,工坊的新東西很多。

指南針、活字印刷都已經弄了出來。

火藥從春秋時代便已經出現,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密燒之而成。

但這東西的穩定性非常差,造出來的也不盡相同,關鍵產量還低,運輸、儲存都是重大難題,無法大規模應用於戰爭。

還有按照楊崢的要求從西域和嶺南弄來的棉花、水稻種子。

楊崢原本還想讓占城稻提前八百年在華夏出現,哺育中華民族,然而事情絕沒有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