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史記李斯列傳翻譯(第1/10頁)
章節報錯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郡裡擔任小官吏,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著囤積的糧食,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的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的賢能或不成才,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於是李斯就跟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以後,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經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國去。在臨行之前,向荀子辭行說:“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就不要懈怠。如今各諸侯國都爭取時機,遊說之士可以立功掌握實權。現在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動家和遊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處於卑賤的地位,而不想著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獸一般,只等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去吃,光有一副人的面孔而能勉強走路罷了。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地位卑賤了,最大悲哀莫過於窮困了。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困苦的境遇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謗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願。所以我就要往西遊說秦王去了。”
李斯到秦國之後,正趕上秦莊襄王去世,李斯就請求充當秦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家臣;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郎官。李斯因此得到遊說的機會,他對秦王說:“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時機,而能成就大功業的人就在於他能利用機會並能下狠心。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終究沒有東進吞併山東六國,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於諸侯的人數還很多,周朝的德望還沒完全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東周王室。自從秦孝公以來,東周王室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併,函谷關以東地區化為六國,秦國趁著勝利的形勢逐漸征服六國,至今大概已有六個世代了。現如今諸侯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像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實現天下的統一,這是萬世難逢的唯一時機啊。倘若現在懈怠而不抓緊此事的話,等到諸侯再強盛起來,又訂立合縱的盟約,那時即使有黃帝一樣的賢能,也不能吞併它們了。”秦始皇就任命李斯為長史,聽從了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玉珍寶去各國遊說。對各國著名人物能收買的,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這些都是離間諸侯國君臣關係的計策,接著,秦王就派良將隨後攻打。秦王任命李斯為客卿。
恰在此時韓國人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覺。秦國的王族和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國君遊說,以離間秦國而已,請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驅逐。”李斯也在計劃好的要驅逐的客卿之列。於是李斯就上書說:
聽說官員們議論要驅逐客卿,我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招攬賢才,從西戎求得由余,從東邊楚國的苑地得到百里奚,從宋國迎來了蹇(jiǎn)叔,從晉國招來了丕豹、公孫支。這五個人都不是生在秦國,可是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了二十多個國家,於是稱霸西戎。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興盛,國家因此富足強大,百姓們願意為國家效力,諸侯也誠心歸順,擊敗了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國家強盛。秦惠王採用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地區,向西又吞併了巴、蜀,向北佔領了上郡,向南攻佔了漢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東面佔據了險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並進一步瓦解了六國的合縱聯盟,使他們面向西方,奉事秦國,功業一直延續到今天。秦昭王得範睢(sui,尿),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使公室強大,杜絕了私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