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賀州,岳飛奉命招安,後大破曹成。此後,又陸續平定馬友、劉忠、李宗亮等人的叛亂。

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四年(1134 年),岳飛認為襄陽六郡是北圖中原的根本,上書攻取襄陽六郡,獲宋高宗任命。他率部渡江後先收復郢州城,守將京超投崖自殺。又派出張憲、徐慶收復隨州,自己進軍襄陽擊敗李成,還接連收復鄧州、唐州、信陽軍。事後岳飛請求辭去制置使,未得朝廷同意,隨州、郢州、唐州、鄧州、信陽軍併合為襄陽府路隸屬於岳飛,岳飛移駐鄂州,被授予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爵為武昌縣開國子。

4. 後期抗金與困境

招捕楊麼:紹興五年(1135 年),岳飛被授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等職,負責招捕楊麼。楊麼黨羽黃佐主動招降,岳飛讓黃佐返回洞庭湖對付楊麼,在招降楊麼部將的同時,多次進攻楊麼外圍營寨,最終楊麼被斬殺。岳飛此戰斬獲千餘艘戰船,極大擴充了鄂州水軍,進爵為公,除荊湖南北、襄陽路招討使。

繼續北伐受阻:紹興六年(1136 年),岳飛奉命移軍京西,改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並任宣撫副使,於襄陽設宣撫司,以圖收復中原。但因母親去世居家守喪,期間宋高宗多次詔令其調動軍隊。之後岳飛多次主張北伐,但受到朝廷主和派的阻撓和牽制。

郾城大捷與潁昌之戰:紹興十年(1140 年),岳飛率領岳家軍進行北伐,取得郾城大捷,重創金兀朮的金軍主力。之後在潁昌之戰中,岳飛派遣張憲、姚政前往支援拱州、亳州,又派遣諸將分兵九郡聯合各路義軍,自己率主力軍隊進兵中原屯駐潁昌,各路軍隊相繼傳來捷報。岳家軍在與金軍的戰鬥中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讓金軍聞風喪膽。

5. 悲慘結局

岳飛力主抗金,反對與金人和議,多次受到朝中主和派秦檜等人的排擠。紹興十一年(1142 年),岳飛被秦檜構陷入獄,最終死於獄中,享年三十九歲。秦檜死後,朝廷欲意為岳飛平反,但直至宋孝宗才恢復岳飛官職,追諡“武穆”,並予以改葬於臨安棲霞嶺,在鄂州建“忠烈廟”。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 年),追封岳飛為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