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蘇秦列傳翻譯上(第2/6頁)
章節報錯
、國家無事更好的了,也沒必要讓百姓去做什麼事。使百姓安定的根本,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百姓就能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百姓就終身不得安寧。請允許我談談趙國面臨的外患:假如把齊國、秦國都當作敵人,那麼百姓就無法安寧;依靠秦國去攻打齊國,百姓也無法安寧;依靠齊國去攻打秦國,百姓還是無法安寧。所以那些出謀劃策企圖說服國君、去討伐別的國家的人,常常是費盡心機地用言辭去斷絕別人的邦交,希望您千萬謹慎,不要輕易開口說這樣的話。請讓我為您分辨一下合縱、連橫策略的利弊,不過就是‘合縱’與‘連橫’兩種方法罷了。您如果真能聽從我的建議,燕國一定會獻上盛產氈裘、狗馬的土地,齊國一定會獻上盛產魚鹽的海域,楚國一定會獻上盛產橘柚的園林,韓、魏、中山也都可以使它們獻上供祭祀用的地方,而您的親族和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割取別國的土地而獲取利益,正是春秋五霸不惜軍隊覆滅、將領被擒也要去追求的;使親族封侯,正是商湯、周武王不惜用流放、弒君的手段也要去爭取的。如今您安然就座,就能兼得這兩種好處,這就是我希望您去做的事啊。如果現在您與秦國結交,那麼秦國必然會削弱韓、魏兩國;與齊國結交,那麼齊國必然會削弱楚、魏兩國。魏國被削弱就會割讓河外之地,韓國被削弱就會獻出宜陽,宜陽一旦被獻出,上郡就會陷入絕境,河外之地被割讓,道路就會不通,楚國被削弱就會失去援助。這三種策略,您不能不仔細考慮啊。如果秦國攻下軹道,那麼南陽就危險了;秦國要是劫持韓國、包圍周室,那麼趙國就得自己拿起武器自衛了;秦國要是佔據衛國、奪取卷城,那麼齊國必然會入朝朝拜秦國。秦國的慾望如果已經在崤山以東得到滿足,就必然會舉兵向趙國進攻了。秦軍渡過黃河、越過漳水,佔據番吾,那麼兩國軍隊就必然會在邯鄲城下交戰了。這就是我為您擔憂的事啊。現在崤山以東各國中沒有比趙國更強的。趙國國土縱橫兩千多里,軍隊有幾十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好幾年用。西邊有常山,南邊有漳河,東邊有清河,北邊有燕國。燕國本來就是個弱國,不值得害怕。秦國在天下最顧忌的莫過於趙國了,然而秦國不敢舉兵攻打趙國,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害怕韓國、魏國在後面算計它呀。那麼韓國、魏國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秦國如果進攻韓國、魏國,沒有高山大河的阻隔,秦國可以一點點地蠶食它們,直到逼近它們的國都為止。韓國、魏國不能抵擋秦國,必然會向秦國稱臣。秦國沒有了韓國、魏國的牽制,那麼災禍必然會降臨到趙國頭上了。這就是我為您擔憂的又一件事啊。我聽說堯過去連三百畝的封地都沒有,舜也沒有一點土地,卻能擁有天下;禹聚集的民眾不到一百人,卻能在諸侯中稱王;商湯、周武王計程車兵不過三千,戰車不過三百輛,士卒不過三萬,卻能立為天子:這實在是因為他們懂得治國的方法啊。所以英明的君主對外要估量敵國的強弱,對內要估量士兵素質的優劣,不必等到雙方軍隊交鋒,勝敗存亡的關鍵早就心中有數了,怎麼能被眾人的言論所矇蔽,糊里糊塗地去決斷事情呢!我私下拿天下的地圖來檢視,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加起來是秦國的五倍,估計各諸侯國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聯合成一個整體,合力向西去攻打秦國,秦國必然會被打敗。現在各國卻面朝西方去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各諸侯國的土地去獻給秦國。秦國成就了霸業,他們就可以憑藉秦國的權勢,修建高大的樓臺亭榭,營造華美的宮室,欣賞著竽瑟演奏的音樂,前面有樓臺宮闕,後面有窈窕美女,而各諸侯國遭受秦國的侵害卻沒辦法和他們一起分憂。所以那些主張連橫的人日夜都在用秦國的權勢來恐嚇各諸侯國,以便求得割讓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