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5)(第3/4頁)
章節報錯
信部,李密派遣程知節及裴行儼增援。戰鬥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知節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向後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體,程知節將槊折斷,殺了追兵才逃脫。
李密戰敗後,程知節被王世充俘獲,王世充任命他為將軍,待之甚厚。但因鄙夷王世充為人多詐,程知節與秦叔寶、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人於武德二年(619 年)一起投唐,被任命為秦王府左三統軍。
3. 跟隨李世民屢立戰功:
程知節追隨秦王李世民,先後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勢力,每逢作戰,常常舉旗先登,因屢立戰功被封為宿國公。
武德七年(624 年),太子李建成上向李淵進讒言,派程知節出任康州刺史。程知節告知李世民說:“大王被去掉左膀右臂,要想使自己得到長久的保全,能做得到嗎?知節有死而已,不敢離開大王身邊!”
武德九年(626 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程知節亦參與其中。玄武門之變後,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享受實封七百戶。
4. 唐朝建立後的仕途:
貞觀元年(627 年),授使持節都督瀘、戎、榮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曾鎮壓鐵山獠人叛亂,獲賞賜絹二百匹、御服玉帶一條。
貞觀七年(633 年),拜左領軍大將軍。第二子程處亮封東阿縣公,授駙馬都尉,迎娶 10 歲的清河公主。此後歷任多種官職,如檢校原州都督、蔣王府長史等。貞觀十一年(637 年),被授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真食七百戶,子孫代代承襲。不久,又使持節都督幽、易、檀、平、燕、媯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
5. 晚年出征與結局:
顯慶元年(公元 656 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在戰爭中,因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前軍總管蘇定方的功勞,勸說程知節不要急追敵寇,導致唐軍貽誤戰機,又在恆篤城屠殺歸降的胡人。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免職,程知節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
雖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刺史,但程知節氣短,上表辭官。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 年 2 月 27 日),程知節在懷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曰襄公。
歷史上對程知節的評價較為正面,他勇猛善戰、忠誠正直,為唐朝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程知節的形象也常常被塑造為性格豪爽、重情重義的猛將。
虞世南(558 年 - 638 年 7 月 11 日),字伯施,越州餘姚人。他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歷:
早年學習:虞世南出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他自幼勤奮好學,曾跟隨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智永法師學習書法,後又與兄虞世基一起跟隨《玉篇》的作者顧野王學習,兄弟二人學習刻苦,甚至顧不上洗臉梳頭。
陳隋時期:陳文帝高荔行召虞世南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隋文帝楊堅滅陳後,虞世南兄弟二人同入長安,名聲大噪。在隋朝,虞世南被授秘書郎,成為隋煬帝的文學侍臣。但隋煬帝喜愛他的才華,卻討厭他過於剛直的性格,所以虞世南始終不受重用。
初唐時期:武德四年,李世民滅竇建德,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轉記室,與房玄齡、褚亮等同封為秦府“十八學士”。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拜虞世南為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等職。
2. 主要成就:
書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