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航海學院(第1/3頁)
章節報錯
巴達維亞港,1662年深秋。
一座嶄新的建築群巍然矗立在港口旁的山坡上,這就是南洋聯盟籌建的第一所航海學院。
\"選址很有意思,\"湯若望神父參觀後評價說,\"既能俯瞰港口實踐,又能就地取材教學。\"
李修然點頭:\"這是借鑑了歐洲航海學校的經驗。不過,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培養水手,而是建立一個彙集東西方航海智慧的學術中心。\"
開學在即,但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來自招生。各方推薦的學員背景迥異:有經驗豐富的老水手,有出身顯赫的貴族子弟,還有懷著航海夢想的平民少年。
\"這種差異正是我們的優勢,\"李修然在首次教師會議上說,\"讓不同背景的人在這裡互相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學院的課程設定也打破了傳統:
- 天文導航:由湯若望神父主講
- 氣象預測:由暹羅老船長巴頌負責
- 船隻操控:由鄭家水師教官主持
- 商貿實務:由艾莎·哈桑傳授
- 多國語言:由各國教師輪流教授
- 武術防身:由日本浪人山本一郎指導
天文導航課堂上,湯若望正在講解一個複雜的天文計算問題。
\"這是利用北極星測算緯度的新方法,\"他指著黑板上的圖表說,\"比傳統方法更準確。\"
一個來自暹羅的老水手突然舉手:\"可是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我們都是用南十字星定位的。\"
課堂一時陷入沉默。這是東西方航海技術的首次正面碰撞。
\"太好了!\"湯若望卻顯得異常興奮,\"請詳細說說你們的方法。也許我們能把兩種技術結合起來。\"
接下來的討論熱烈非凡。老水手用實踐經驗補充了理論計算,而湯若望則用科學原理解釋了經驗方法的原理。最終,他們共同創造出了一套更完善的導航方法。
這種互學互鑑的場景在學院裡經常出現:
在氣象課上,巴頌老船長的經驗之談與中國傳統的\"天文氣候術\"相互印證。
在船藝課上,鄭家水師的操帆技巧與歐洲的帆纜系統展開對話。
在商貿課堂,艾莎·哈桑將波斯灣的貿易經驗與東南亞的商業傳統結合。
然而,文化的碰撞並非總是和諧。一場激烈的爭執在武術課上爆發了。
山本一郎正在教授劍術要領,一位葡萄牙學員突然質疑:\"在船上,這種花哨的劍術有什麼用?真正的海戰要的是火槍和火炮!\"
\"無知!\"山本一郎勃然大怒,\"真正的武士精神不在武器,而在心性!\"
眼看爭執即將升級,李修然及時介入:\"不如我們做個實驗?\"
他安排了一場特別的演練:在甲板上模擬遭遇海盜的場景。讓學員分組,一組使用火器,一組使用冷兵器。
結果出人意料:當船隻劇烈搖晃時,火器的優勢大打折扣。而經過訓練的劍客,卻能在狹窄的甲板上靈活作戰。
\"看來,各種戰法都有其價值,\"李修然總結道,\"關鍵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如我們開發一套結合東西方特點的海戰術?\"
這個提議得到普遍贊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山本一郎與歐洲軍官合作,創造出了獨特的\"海上格鬥術\",結合了東方武術的靈活與西方技擊的力量。
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是\"實戰航行\"。每月一次,學員們將理論付諸實踐。
這天,一支由三艘訓練船組成的船隊準備出航。李修然特意安排不同國籍的學員混編同船,強化團隊協作。